【特稿】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价值

——我所亲历的百达翡丽

  • 作者: 张帆 2014-10-23
  • 评论 25
在钟表王国瑞士,为什么是百达翡丽,成为今天钟表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审美哲学和经营态度,成就了今天的百达翡丽?作者受百达翡丽之邀,进行了为期3日的拜访参观交流,为读者讲述亲历的百达翡丽工场、百达翡丽博物馆和百达翡丽沙龙……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张帆(新浪微博:@张-帆的主观

钟表爱好者,独立评论人,为华语区各大钟表媒体撰写专栏多年。喜好家具、设计、音乐、美食、咖啡,对古董百达翡丽、FPJ、古董劳力士、古董积家情有独钟,审美外貌协会资深会员。

█ 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说法,她是今天全球公认的钟表最佳品牌,“手表中的蓝血贵族"。在我心中,百达翡丽是“最高审美”与“最高工艺”的完美结合。其独特价值不仅在于精确、美丽、卓越与高贵,而且在于耐用、恒久和延续。


一直以来,我总是在心里默默追问:在钟表王国瑞士,为什么是百达翡丽,成为今天钟表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审美哲学和经营态度,成就了今天的百达翡丽?

 

2012年的7月,有幸受百达翡丽之邀,我与国内若干钟表专业记者一起,拜访参观了位于日内瓦的百达翡丽工场、百达翡丽博物馆和百达翡丽沙龙,并且与现任总裁泰瑞斯登先生以及多位百达翡丽的制表师、高管人员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交流,为期三天时间,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神秘世界完全没有距离地呈现在眼前,让我对闻名于世的百达翡丽的价值有了崭新认识。


一、他们都是普通人

作为百达翡丽的忠实购买者和绝对拥趸,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位于日内瓦南郊的百达翡丽工场,心中不禁幻想:设计制造那些令我痴迷的腕上瑰宝的能工巧匠究竟是一群怎样的神圣? 


因为抵达时已近中午,我们进入场区的第一站,居然是位于工场一楼的员工餐厅。宽敞明亮的食堂里,百来个工人三五成群,安静地坐在整齐成排的座位上就餐,也有人悄悄抬起头与我们这些陌生的访客互相打量。我试图从脸上分辨出谁是做我手上腕表的技工,谁是传说中的复杂和超复杂大师,但实际上这样的猜测肯定徒劳无用:仅仅看外貌,他们简直和普通人一样平凡,或者说,他们就是普通人。


整个下午陆陆续续的穿行于各个部门之间,途中经过各种不同工种岗位,遇见各种不同部门形形色色的百达翡丽员工,无论普通工人、制表大师抑或管理高层乃至总裁先生,工作状态下,他们表现出的绝对是不凡的专注与专业,紧张忙碌又自信权威,让你不得不相信就是眼前这些人组合而成的群体,创作出了一代又一代经典的百达翡丽腕表杰作;非工作状态下,休息时他们抽烟喝可乐开玩笑讲笑话,看到我手上戴的是他们的产品时会开心,遇到陌生人的夸赞也会友好热情或者腼腆羞涩……所有种种,分明又变回平凡的普通人。在后续三天的拜访过程中,百达翡丽诸多的理念、故事、制度、事迹、专利、标准…..不断地告诉我,与其说他们的员工是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神”,不如理解为他们是一个个在严格训练和顶级制度体系下的,由强大的企业文化、文化积淀和价值观驱使的“人”。这是我对百达翡丽制造者群体的第一印象,后来发现也是最终印象。


感想:强大的企业文化、文化积淀和价值观是百达翡丽获得成功的关键。

百达翡丽工场外景


二、全瑞士最好吃的Perch

在日内瓦学会的第一个有关食物的词就是“Perch”,学会这个词的地方,就是在百达翡丽的餐厅。在字典或者维基百科里,perch是指鲈鱼或者斜纹鱼肉的淡水鱼,但是在瑞士,perch特指莱芒湖里的一种大约一指长的小鱼,鱼肉少刺,肉质鲜美又略有嚼劲,和小黄鱼的肉质有点类似,是日内瓦地区非常典型的地区风味。


在百达翡丽员工餐厅内设的小餐厅和泰瑞先生共进午餐,主菜是一道鱼和一道牛肉,餐后有甜点和咖啡,都很可口美味,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道perch,用奶油和菠菜做汁,剥去鱼皮的嫩白色的整条perch蘸着汤汁入口慢慢咀嚼,汁水和鱼肉的配搭很好,鱼肉中透出些许奶香,鲜而不腻。因为太好吃,所以果断记住了这鱼的名字,想着之后在瑞士的其他餐馆可以找到这东西继续大快朵颐。


事实上perch在日内瓦地区的确非常流行,后来在日内瓦湖区停留的十天左右时间里,莱芒湖岸诸多城镇的大小餐厅里几乎都有这道名菜,大家的做法大同小异,有带汤汁的也有比较干的,有配蔬菜的也有配土豆条的,但令我吃惊的是,在所有吃过的perch菜式里面,最好吃的就是在百达翡丽内部餐厅吃到的这一份,甚至没有之一。


感想:这个企业真的能把所有细节做好,因为他们在意。


三、泰瑞是个怎样的老板

考虑到时间紧迫,与泰瑞斯登Thierry Stern先生的采访是与工作午餐合并进行的。边吃边聊,气氛轻松。 泰瑞英语很好,回答采访轻松自如,还不时穿插幽默笑话,并且热情地向客人们介绍菜式,大家很快进入状态,不再拘谨严肃。


酒过三巡,大家的话题逐渐聚焦在百达翡丽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当时尚时间的总监陈光大问到百达翡丽新的超薄机芯,是否因为薄而影响防震,泰瑞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轻轻摘下腕上的5164A,随手向半空抛去,重重落在座椅扶手之上,又再跌落地下。他俯身捡起,又摔在陈光大面前桌上,笑呵呵地反问:你觉得它真的脆弱吗?大家面面相觑,几乎说不出话的时候,他又把那表好好戴回腕上,就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回答下一个问题。


正餐后的甜点时光,泰瑞主动掏出万宝路,邀请中国同好一起吸烟聊天,饭后告别前,又愉快地接受我们的邀请,耐心地与每一位来客合影留念,丝毫没有想象中全球第一品牌总裁的架子。


据说历史上百达翡丽一直就是日内瓦最愿意尝试使用新事物的公司,(例如他们是日内瓦最早使用水力发电和电灯的公司),另一方面,斯登家族和百达翡丽投资时间及精力购买珍贵的钟表与典籍,不断充实百达翡丽博物馆馆藏。百达翡丽自1940年代被斯登家族收购,到今天的泰瑞已经经历了四代。保持着对传承的极度尊重,斯登家族将百达翡丽不断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每一任总裁也都会以自己的风格喜好,为企业、品牌注入新的变化与活力。


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让我充分见识了这位新任总裁的风格:幽默、随和、果敢、沉稳。但话里行间透露出来与斯登家族风格完全不变的,仍是对钟表艺术的极端热爱。泰瑞会把百达翡丽带向何方我没资格评判,但能给百达翡丽带来新的活力,却肯定无疑。


感想:创新与传承,应该是这个家族推动百达翡丽品牌恒久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者和百达翡丽现任总裁Thierry Stern先生的合影


四、两位敬业的讲解员

这次参观,百达翡丽安排了两位非常热情、专业的讲解员Sylvie和Jennifer全程陪同。Sylvie是土生土长的瑞士人,熟悉每一个岗位车间每一个工艺流程,也熟知品牌历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表款,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为了让我们对日内瓦钟表业能够有尽可能准确深刻的印象,她还特意安排了从日内瓦钟表业发源地区出发的步行参观路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Jennifer是移民瑞士多年的台湾人,她是百达翡丽博物馆多年的专职讲解员,为我们所做的关于博物馆的讲解不但资讯详实,而且因为全部是以中文交流,所以特别生动,“养分”特别充足,极为珍贵难得。


但比这些精准生动的讲解更难得的是,她们的头脑里不只有百达翡丽,更有着对整个城市和钟表行业浓浓的热爱。阁楼钟表匠的故事、加尔文与胡格诺教派与瑞士钟表业历史的关系、卢梭与伏尔泰对日内瓦的贡献、大喷泉和水房的故事、劳力士总部、江诗丹顿博物馆、植物园与日内瓦大学、日内瓦登城节与独立精神、红十字会的故事、火车站旁有着丁丁传奇故事的Hotel Cornavin、全世界最长钟摆的挂钟……等等等等,举凡是与日内瓦钟表发展有关的一切,都被她们视作百达翡丽乃至瑞士钟表业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始财富看待。


之后在瑞士旅行30天,我甚至发觉,这并不是两位女士的个人特质,而是几乎所有瑞士人都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瑞士是多山的内陆国家,资源稀缺,瑞士人心态平和,珍惜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财富与荣誉,生活富足而不骄奢,反而使他们得到持续的财富。历史上瑞士的主要工业银行业、旅游业、钟表业、纺织业、精密仪器制造或者制药业,全部是在这样的精神下逐步发展壮大。


感想:珍惜财富,是瑞士的重要基石,也是百达翡丽成功的重要基石


五、真的是家族企业

早就知道百达翡丽是家族企业,但之前对“斯登家族”的了解其实少之又少。只知道亨利、菲利普到今天的泰瑞祖孙三代掌门的名字。这次拜访不但亲见泰瑞本人,而且在博物馆和沙龙,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家族其他成员的故事。比如博物馆和沙龙是由菲利普的太太、泰瑞的妈妈亲自设计,包含每一个家具摆放等等细节;近年新的女装表款有许多出自泰瑞的夫人之手或来自她的建议;而泰瑞的姐姐已经为百达翡丽沙龙工作了几十年。我们第一天参观工厂后吃晚饭的餐厅坐落在日内瓦湖边一处幽静的小山脚下,餐厅并没有表面的骄奢豪华,但坐在露天座位品尝优美食物的同时欣赏日内瓦湖的美景,其中美感绝非一般文字所能形容,事后才知道这餐厅离斯登家很近,也是由泰瑞的姐姐帮我们推荐预定。你能感觉到那不只是一间“高级”的餐厅,也肯定是一间她自己真心喜欢的餐厅。对于这个家族的成员,百达翡丽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被看作是他们自己的事。


当然在我眼里的,百达翡丽内部的“家族”感还不止于此。斯登家族的这种态度,已经不知不觉影响整个企业。以我所见,他们的许多员工对自己服务的企业,都有这种对自己家庭式的、无比忠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感想:这样独特的“家庭”式企业,也许比那种职业经理人打工的企业更有理由基业常青。


  • 六、让我震惊的是维修部门

参观工场的顺序大致是外壳-夹板-精密零件-打磨-检测-总装-复杂-超复杂。原先最想看的打磨车间和高复杂总装,可能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安排看到。但一个意外的部门却让我震惊:国际维修部。


作为百达翡丽工厂的重要组成,国际维修部员工总计超过50人,其中15人负责维修(零配件齐全在产)、30人负责修复(零配件缺失或停产),还有8人负责外观和宝石镶嵌的部分。部门由若干与复杂总装部门同样等级的制表大师带领一代代弟子完成各种工作,这些弟子们更多以手工方式跟随师父学习传统手工制表的细微精妙,不断提升手艺,若干年后又成为新一代的大师。在今天的百达翡丽,数控机床等各类精密仪器大量使用,但仍有两个部门对仪器设备的依赖较少,绝大部分工作主要依赖“人”的价值:一个是复杂和超复杂腕表的总装部,另一个就是国际维修部。


一块历史悠久的百达翡丽送到这里检修,他们首先能够做到的就是准确找到这枚钟表当年的设计制作图纸及完整的细节档案,根据档案评估表况、维修保养方式及估价,待客人确认后给出维修时间表,然后才正式进入维修工序。因为对自家腕表运转年限的自信,百达翡丽绝大多数型号在出场之时,就备下了全套的备用零件,很多腕表,即使是相当古老、停产已久的型号,在国际维修部的仓库里,也仍能找到当年的原型零配件。少数情况下零件缺失,因为有所有详细的制造档案,今天的维修部能工巧匠们仍能按照图纸,以手工方式原样做出新的零件,使这些珍贵腕表得以重生。


原先以为百达翡丽的腕表档案制度只是保护顾客尊贵身份的营销手段,此时才意识到,所谓“没人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绝对不是虚话。这表卖得贵,其实包含了这一部分隐形的价值,作为购买者的我之前未曾想到,但人家早就替顾客想到了。


感想:完整的档案制度、零配件库存和如此能力的维修团队,才让每一枚百达翡丽真正“价值永恒”。

百达翡丽工厂


七、像邻家老爷爷的制表大师

在工场参观的最后一站是超复杂腕表(grand complication)的装配部门。这里是百达翡丽最高等级的制作研发圣殿,所有最高级别的三问万年历陀飞轮腕表皆出自此地。超复杂部门由若干独立房间组成,不同房间分属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各自只专精于一两个复杂功能表款,从头到尾由一个师傅做完一块腕表。


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并未能够一一参观和亲身现场观摩不同工作室的具体组装过程,而是由一位资深的制表大师Mr. Paul Buclin与我们面对面地、以实物跟大家演示讲解百达翡丽历史上若干最优秀的超复杂表款。大师的相貌有鲜明的特征:花白胡子和笑呵呵的表情。我们猜不出他的年龄,但据同行的朋友说五年前她来的时候,大师的胡子就已经这么白了,从外表看好像没有一点变化。


从3939到5959,从5074到5002,以及5002的原始模型,当若干枚价值数百万的百达翡丽顶级作品一起出现在眼前,空气里瞬间全是紧张的气氛。老爷爷笑眯眯地一块块拿在手里,一边动手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一边慢悠悠说上那么几句,这些超级精密复杂的百达翡丽殿堂级圣品在他手里,就像是心爱而又熟悉的玩具,你跟着他一块一块在手上玩玩,双追也好三问也好,渐渐地就没了那么多的紧张惶恐,而是剩下简单的快乐。看你们玩的开心,老爷爷胡子一翘一翘地,比你还开心。


感想:其实没错啦,越是做复杂精密的东西,越要有一颗简单快乐的心才对。只是,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参观人员和制表老爷爷的合影


八、沙龙为什么叫沙龙

沙龙是我们此行拜访的最后一站。百达翡丽沙龙位于市中心的罗纳大道,正对日内瓦湖美景,窗外就是大喷泉和勃朗峰桥,在日内瓦市中心十分显眼。大楼最早于1891年被百达翡丽购买改建,原本是用作百达翡丽的生产工场,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大楼历经多次改扩建,却始终难以赶上公司发展速度,最终于本世纪初,所有生产设计部门整体迁址现在的百达翡丽工场总部,而大楼经过重新设计改建,于2006年重新开幕,成为“百达翡丽沙龙”。


作为百达翡丽在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提供服务最全面的零售总部,这里不叫总店,不叫旗舰店,而叫沙龙。理由是这里并不被百达翡丽简单视作卖表的场所,而更是一个和全世界爱表的客人共同交流钟表文化的场所。今天世界各地很多表店都聘用会中文的销售助理为中国客人提供销售服务,但是在百达翡丽沙龙,来自全球的“手表顾问”团队25人总共掌握包括中文在内的27种语言。更重要的是,无论品牌历史、钟表文化、珍惜价值、市场行情、表款设计、机芯结构,凡是顾客可能感兴趣的,这些“顾问”都非常在行。用他们的话说,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和全球的爱表客人共同交流,分享心得,传递文化。


据说不止一次两次有国际客人不从本国代理商手里拿表,而是专程飞到日内瓦沙龙来聊天并“顺便取表”,我想不为别的,就为这独一份的文化认同。


感想:沙龙在法语里本来就有聚会的意思。这种独特的钟表文化,中国的表店还需好好学习,当然,中国的客人也许更需要学习。

位于罗纳大道的百达翡丽沙龙


九、博物馆的生意经

著名的百达翡丽博物馆位于日内瓦老城一角,之前听很多人说是在偏僻不起眼的小街上,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云云。说实话第一次去的时候是百达翡丽的工作人员带着去的,否则我也的确错过了:后来回想,其实只是因为它没有想象中的“气派”门脸。谁会想到举世闻名、馆藏无数无价之宝的世界级钟表店堂,其门面居然不比周边一间餐馆更大?


之后在日内瓦停留数日,三次造访,我发现这里绝对是日内瓦市心的主流地段,步行五分钟到大学、医学院、植物园,步行五分钟到罗纳河边的商业街,步行十分钟到百达翡丽沙龙都非常轻松。著名的劳力士与F.P.Journe总部,也都在周边步行两分钟的地界之内。


在寸土寸金的日内瓦市中心,建造世界上馆藏最丰、价值最高的钟表博物馆,自斯登家族第二代传人亨利·斯登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个人收藏起,经过斯登家族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今天这里珍藏的2000余件珍稀钟表作品和8000余册图书典籍总价值已经难以估量(举个例子,全世界仅有两枚的百达翡丽铂金2499/100,一枚就在百达翡丽博物馆,而另一枚原由eric clapton收藏,本月苏富比拍卖会上估价已达400万瑞郎,预计成交将达600-800万)。而参观百达翡丽博物馆的门票,只有区区十欧元。虽然说博物馆开办至今游客总人数已超过十几万人次,但全部门票及纪念品收入,估计也许还换不回一枚顶级的百达翡丽古董腕表。


仅仅以金钱衡量,百达翡丽博物馆无疑是亏本的买卖,而且亏损应该已是天文数字。但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伟大的博物馆支撑,品牌才更有能力做出一代代伟大的作品,不断赢得全世界表迷尊敬和爱戴,而在表市上赚取的利润,又能继续支撑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为世界钟表文化保留更多。


感想:虽说文化无价,但无论如何,还是让我们庆幸有斯登家族这样疯狂痴迷钟表艺术的家族和百达翡丽这样伟大的品牌存在吧。

百达翡丽博物馆


十、博物馆珍藏的是什么?

博物馆的馆藏,有太多书籍杂志网络太多人撰写,其实博物馆自己的网站上,也有关于藏品相当详细的介绍,但再多文字也不足以描述清楚一个表迷在里面徜徉时的饥饿与美好。除去地下室不算,整个博物馆分四层,一楼是接待处、百达与翡丽先生塑像、老式制表工具和钟表修复工坊;二楼展出1839年至今的带有标志性和纪念意义的百达翡丽钟表制品;三楼展出16至19世纪非百达翡丽出品的古董钟表,其中大部分产自日内瓦地区;四楼是主题展区域、图书馆和举世闻名的百达翡丽档案室。


实在太喜欢了,我前后在博物馆呆了足足三个下午,仍旧不能过瘾。博物馆值得说得太多,专门写一篇文章都未必能说清全部所见所想。简而言之最重要的感受有三:第一,四楼的图书馆与百达翡丽档案室是瑞士诸多钟表博物馆中独一无二的,应该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其价值绝不低于馆内那些有形有状的钟表作品,但是目前似乎还不方便爱好者真正拜读和了解其中具体内容,多少是个遗憾;第二,从二楼的百达翡丽钟表发展历史来看,百达翡丽也不是从第一天起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样风格的腕表,也是一步步发展摸索,经历多个阶段多种变化与尝试,成功与失败,才逐步发展形成今天的设计风格和制作标准。但有一点,他们从最开始,就是把设计制作最顶级钟表当做使命,这个品牌愿景从来未变;三是博物馆收藏的历代珍品太多,百达翡丽的几乎所有经典元素,无论面盘、刻度、指针、机芯、字体、壳型……都能从中找到渊源。如果我是百达翡丽,只要博物馆还在,应该就永远能从中找到的新的灵感来源。配合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一代代新的伟大作品就还会继续诞生。


感想:说到底,这就是“底蕴”,这就是所谓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百达翡丽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历代珍品


作为一个普通的钟表爱好者,能够有机会亲身参观百达翡丽工场、博物馆和沙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与荣耀,短短几天时间,我没有办法总结出什么精髓的道理评点百达翡丽。我不会写优美的文字,但也有自己真切的感受。这里写的,都是我具体的、细微的、亲身的、直接的感受。总共10个片段,具体而微,这是我眼中不一样的百达翡丽,告诉您不熟悉、可能不知道的侧面。谨与诸位表迷同好们分享。


(本文已刊登于《时尚时间》2013年第一期,此处奉上完整版)


 
  • 已有 25条评论
  • 回复
  • cooldude.
  • 2014-10-25 06:42
  • 想不到作者张得这么帅。。。。。
  • 回复
  • danielzhang
  • 2014-10-26 00:06
  • cooldude.: 想不到作者张得这么帅。。。。。
    我也这么觉得
  • 回复
  • cooldude.
  • 2014-10-26 16:52
  • danielzhang: 我也这么觉得
    80后?
  • 回复
  • riksuo
  • 2015-03-14 13:40
  • 俺也希望可以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