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聋子
1回复

自杀的聋子


-----
富特文格勒:

不能歌



便死




开前面这个小故事,几乎所有的熟悉古典音乐的昔日发烧友都曾经知晓。卡拉斯,这个二十世纪名气最大的女高音,一日和好友阿杜安在去医院的途中在汽车上听到了广播里正播出的一段录音:她最喜爱的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她边听边不断的埋怨指挥:
   ~~~~这句错了!
往下怎么演?
又错了~~
他怎么搞的?死气沉沉!
啊!这是在胡闹......
  
终于听完了之后,广播播报道说,本曲由大师塞耳指挥,卡拉斯发了一通感慨,说:
   ~~~~
你看看我们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现在连塞尔都算是大师了!
他怎么能跟富特文格勒相比?
  
  当时阿杜安满腹怀疑地看着这位名声显赫,从来没有跟大师合作过的女高音————不是怀疑她的结论,而是怀疑她斩钉截铁的态度:你怎么知道?你从未在他的指挥下演唱过......
  
  这时候玛丽娅.卡拉斯说出了史上对大师的最崇高,也最著名的赞美:
  
  “对我来说,富特文格勒就是贝多芬!”
  

正文




有人说,他,一个全世界最瞩目,带领着当时最优秀的交响乐团(柏林爱乐)的大艺术家,曾经担任过希魔麾下第三帝国文化局次长的富特文格勒,曾经坚毅的挨过盟军不公平审判和歧视,竟然死于主观性自杀?

确切的说,这个说法并没有十足性的错误。外界所谓正式的说法,是1954年的1130日,,富特文格勒死于肺炎治疗的输血过程中。然后,包括他的妻子和挚友都知道:富特文格勒的死,其实是主动弃世。

用更明了的话解释,富特文格勒这个大量乐迷崇拜的艺术大师,竟然是主观性自杀倒置身亡。当然,我发自内心的并不觉得如此的死法,对富特文格勒的名声有任何损伤,就象佛祖悉达多其实是死于拉肚子一样(历史上这个释迦族的太子爷确实病逝于猛烈的痢疾,虽然这样的说法并无损于佛祖涅磐的美喻)

事实上,爱乐者心目中和命运做殊死搏斗,号称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也并非一帆风顺。贝多芬一生与病痛为伴,
特别是在他32 岁时, 耳聋加剧, 這对当时正步入创作成熟期的贝多芬來說, 打击特别沉重。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更加暴躁,孤僻, 并由绝望而企图自杀。
虽然并没有真正走向天国,但却因此逆境写出了众多精彩的作品。而富特文格勒的死,其实和贝多芬竟然有十足的类似,都是因为疾病造成了耳力的下降乃至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尤其是一个全世界第一流的指挥家来说,不仅仅是致命的,而是面前的整个世界都垮了。。。

1952年,富特文格勒基本已经结束了接受“非纳粹化”的调查。在伦敦录完了《特里斯坦》。随后他在萨尔斯堡彩排《费加罗的婚礼》时突然感觉到不适。当时他得了肺炎还发着高烧,被送进贝希特斯加登当地一家医院,他们还专门从慕尼黑找来两位医生。医生们检查完病情,怀疑富特文格勒的肺炎可能已引起脑膜炎。在转移至罗马治疗时,我听酒店里的两位服务生说他会在大院子里一个人自说自话,他们回忆说:“可怜的大师,他简直是在神经质地抽搐!”他明白不管是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是遭致非议,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会有助于获得他所想要的演出效果。但他也许很难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众多疾病已经引起了他听觉的严重丧失。
肺炎持续了有四个月,他清晰的发觉自己的听力衰退了:“说大声些,我知道我开始变聋了。”

1953年的123日,他在维也纳指挥了贝多芬《第9交响乐》。其间众多的团员乐手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大师的听力几乎丧失。在指挥第3乐章时他突然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乐队和观众们全部失控,音乐会无法进行下去。至今,无人能准确的分析大师“硬挺”的这段时间:1954年的从三月开始到十月,他奔波于21个城市,指挥9支不同的乐团演出了54场交响音乐会还有10部歌剧。但几乎所有熟悉的人们都知道:大师已经完全失聪了。。。

胆怯。。。
愤恨。。。
流泪。。。
原来,大师和普通人没有任何两样。。。

11月的开始,从维也纳去到加斯坦做恢复性治疗,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从加斯坦返回克拉伦斯途中,富特文格勒做了一个至今都人们无法完全解释的行为,他偷偷的从深夜的房间里溜了出去,赤身裸体的走在雪地上,足足五个小时之久。等人们发现他这种异乎寻常的行为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大师已经冻僵在一片茫茫的雪地里。。。

这对于一个饱经风霜,年事已高,尤其是肺炎严重的人来说,是足以致命的身体打击。法兰克福的内科大夫菲丁纳德.霍夫博士,用了很多治疗办法仍然没有奏效。霍夫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当一个病人在他自己都不想再活下去的情况下,多好的名医都束手无策。1130日那天早上,大师突然抬起些身子,深深地吸了口气又缓慢地吐了出来------他走了。

他优雅、平静地躺在那儿。再也没有人能伤害到他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抗争,而现在他再也没有力气去忍受凡世的这一切了。音乐带给他那么多快乐,他多么害怕没有音乐的日子。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勇气,战胜死亡的恐惧,死亡的至深理解,曾经历过的刻骨铭心。。。

如何评价大师的死?
也许对于贝多芬来说,耳聋是一个天将降大任的考验。
而对于富特文格勒来说,不能歌,便死。

死,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我和富特文格勒的缘分,那得从1990年讲起。那时候,现在流行的CD激光唱片刚刚诞生了一,两年左右吧。我辈音乐爱好者还只是听磁带的份儿。有一日,和几个朋友论及贝多芬的交响,我厚颜无耻妄自的宣扬,贝氏最好的指挥,自然是卡拉扬大师。除此之外,别无他选。我辈之人,极称曰是(都是年少张狂)。甚至还要给卡师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四个版本排个一二三出来。

这时候,那个满手伤疤的韦师兄,慢慢的说: "我自己喜欢的版本,不是卡拉扬,我觉得更好的,是富特文格勒"。一语惊死四座!

天,还有比卡拉扬演绎的更好的人,这个人是谁? 看官莫笑,那个时候,对于大陆而言相关资料和传媒极度匮乏,即使是音乐爱好者,不知道富特文格勒也不足为奇。.约好了时间,几个挚友便乘周末来到了韦师兄家领教一二。

韦师兄早已经等候多时,落座后,他不可思议的戴上一付白手套,从书架上拿下了一套大黑胶唱片。 一个清瘦的,秃顶的老人,出现在封套上。 ----Wilhelm Furtwangler,这个名字印的比BEETHOVEN的字号,还要大上几号,足见其地位。.韦师兄当时选择的是著名的第九。

一阵带着嘶啦的背景噪音的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安静了。同样的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这个人的手里,竟然和卡拉扬发出了不同感觉的效果。随着第三乐章的开始,弦乐群开始变成了一只柔柔的手,把人的心慢慢的揪起来,再象揪树叶一样扯下来,放在手里轻轻的揉搓,揉的粉碎。。。竟然,忘记了跟那熟悉的旋律,也忘记了和周围的朋友评说,眼泪竟然如此轻易的在不知不觉中就顺着脸颊滑淌下来。。。

那一天,我知道,我终生和富特文格勒结缘了。。。


在之后的岁月里,无论我身在何地,无论我忙与闲,烦杂与恬静,都会在空闲时,听听大师的唱片,听听这个不能歌便死的普通老人的痴语。



一.富特文格勒演奏的贝多芬交响全集。(5CD

其实,我手里还有几个富氏罕见的贝多芬版本,由于篇幅关系,无法尽述.大这套唱片之经典,已经无法用语言去评述,就好象柯托手中的肖邦,卡萨尔斯手中的巴赫,或者说米开郎基洛手中的雅典卫一样。或者说我对最熟悉事物缺乏真实描述的能力,我无法描述一个我非常之了解(不知道听了近百遍算不算了解)的艺术品倒底是什么样子的,只能这样说吧:如果这个世界上只能选择一个人的交响音乐,那就是贝多芬,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贝多芬的版本,那就是这套富特文格勒。那一年,我的钱袋极其窘迫,这套CD唱片的五百五十大洋,已经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我依然在有了同版卡带的情况下,坚毅的将它请回了家。

用那个谁谁评价我的话是:为了听唱片,连饭也不要吃了。

二.富特文格勒演奏的勃拉姆斯交相全集。(3CD

这套唱片是王寂王大师送给我的,那时候的王寂,还和我没有熟到如海鲜班发红吧。这套唱片我当时无法在国内找到,于是,拜托王寂劳驾其尊翁从日本购回,据说专门去了一家很小的店才有,买到后竟然没有收钱送给我。富特文格勒的勃拉姆斯,无论是从哲学意味,还是音乐的底韵,均有十足19世纪德国的构架,尤其是伯擅长的长旋律线的运用,更被富氏演绎到无与伦比(就算这个词用烂掉了也必须再用一次)。他很好的把握住了勃拉姆斯音乐中矛盾的主题,富特文格勒指挥过的勃拉姆斯第三给人一种很难理解的印象,然而在另外两部华丽的交响作品中,富特文格勒毫无疑问,已经完全深刻领悟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在第一中,富特文格勒在作品庞大的结构下,体现出了一种势不可当的惊人力量。在第四中,我们则感到更有抒情诗调的热情(这一点光是听听第一乐章就能体会到了),这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机的力量,应该说是与他的主观即兴性格十分吻合的。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整个作品在欢快兴奋的情绪中结束。这套唱片上还有列奥诺拉作为被贝多芬的填充,富特文格勒对力量与紧张感的把握显示出了很好的平衡感。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指挥家最显著之处。当菲德里奥主题出现时,强烈的紧张感是我们仿佛置身于超凡入圣的菲德里奥的精神世界里。之后这种压抑着的紧张感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狂泻,比任何版本的演绎更强烈,更火爆,热情与紧张犹如黑暗与光明交相辉映,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能勾出这样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1942-1944 二战回忆录音 (10CD)

这套唱片一共有十张,两盒装。可以说,这也代表德国文化在二站后被侵占被剥夺的一个历史证物。

这两套唱片就是1945年被占领柏林的苏联红军“收缴”到苏联去的,这套录音是当时Berlin Radio使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带录音方法分别在已经不复存在的BPO当时的音乐厅Alte Philharmonie和Berlin Staatsoper完成的。1942-44年期间正是纳粹德国在二次大战战场上从优势地位走向灭亡的下行过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反而促使柏林的音乐广播,音乐会盛事空前。这自然是纳粹德国对国内安抚民心的一种政治宣传。可以想象当时的德国市民在每天需要慌张躲避盟军的狂轰乱炸的同时,作为一种精神慰籍能够从音乐厅、剧场和广播中聆听到德奥古典音乐。在我们为古典音乐为纳粹政治所利用而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那些有了今日不知能否活到明日的普通市民能够从这样的音乐中得到一些慰籍而感到一丝欣慰。。。

正因为富特文格勒在希特勒统治的这段时间的音乐会,以至于战后的很长时间里福特温格勒始终受到政治上的咎难。然而我简单的认为,音乐有时候一旦和政治挂靠,其后果是相当可怕的。作为一个德国人,富氏在当时又该如何做呢?如果是你,又会如何做呢?

因为文字限制,只能简单的说,这是一套战前的音乐盛宴,在艺术一词已经被现代玷污了的时代,它也依然称得上是一套真正的艺术行为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