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时间·艺术》2013年3月·增刊(总第310期)
《时间·艺术》华语圈最专业的手表杂志
撰文:张澍生
朋友说我爱琢磨,我知道是贬义多于褒义,是一种善意和婉转的批评,我也不介意,因为我确实是用沉思来弥补自己直感的迟钝和决策的犹疑。王寂在六月安帝古伦港拍时就跟我唠叨过,《时间·艺术》四周年,要在表坛上掀起一个有关“手表超值”的口水战,希望“赐稿”。从那时起,我已断续琢磨近三个月。很多人都早早脱了稿,特别是霍爷,我某天上午邀他也凑个热闹,下午霍大师在电话上还半推半就,晚上却说已经完成了,足见他超值的宝贝随手掂来,文笔快如闪电。可怜我还在磨蹭,但并没有偷懒,我承认脑子是比人家转得慢,但王寂无中生有的“超值”这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可能才是我这种喜欢较真的人无法下笔的罪魁祸首。
超值的定义
何谓“超值”,似显浅却深奥。就好像“爱情”,大概谁都明白,每个人都可以讲得委婉动人、如歌如诉,但闻者却可能云里雾里。我想了很久,觉得还是要对超值下一个定义:
“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超出了实际支付的价格”。
我坚信这个定义是正确而充分的,不容易挑出毛病。问题是这个定义适合任何超值的商品或非商品,并不能解决表坛的实际问题,不然文章到此旮旯就戛然而止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正确的废话,比如我对“超值”的定义就是。之所以是废话,是由于绝对正确,但没有操作性。还有很多例子:“发展是硬道理”、“企业的生命在于管理”、“和气生财”、“胜不骄,败不馁”......
先来分析“超值”二字。超,不言而喻。值,就是价值。说到价值,有些复杂了,有历史的、人文的、机械的、美学的、经济学的、心理学的......很多层面。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把价值的两个属性区分出来,一个是自认的,自认的价值就是个人的偏好,只代表个人或小众;另一个是公认的价值,是大部分人(但并非所有人)的价值取向。自认就是自以为是,所以无限复杂,你认为值,别人不这么认为,反之亦然。除了那句正确的废话,就没法讨论下去了。我曾经思考到这里就走进了死胡同,数次搁笔骂王寂。后来想到了公认的价值,才柳暗花明,起死回生。只有公认的价值,才有理论探讨的必要,也是本文的落脚点。因此,文章的题目《何为超值》,准确的释题是:什么才是大家公认的超值表?
价格是所有超值指标综合而唯一的体现
超值,不管是指外形、机芯、功能、历史价值、名人手泽......,一旦得到公认,这个“值”,最终会浓缩归纳到一点——价格。可能有人不服,价值有这么多方面,怎么就等于价格呢?这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结论还是公认的超值只能是一个好的价格,价格是超值的最终和唯一体现,不然就无法“公认”。
有人不彻底承认这一点,认为价格也重要,但别人买不到你能弄到才是超值,我也不反对,但归根到底还是价格,不然大家为什么跑到香港瑞士买表?同一块紧俏表,可能在香港被哄抢,在大陆就无人问津,由于关税,在大陆买就不超值了。你看,还是价格!
一块表毕竟只是一件商品,你上了手之后,有人肯以原价(甚至溢价)求你割爱,就是超值了。这也是手表“超值”的通俗版定义,而且不是废话,可以解释表坛怪象。试想,你家里还有什么其它商品可以有这样的待遇?
那么,讲了一通“理论”,具体什么才是超值的表呢?这要分新表和旧表各自谈。
一表难求和等候名单
新表是指还在生产,或虽已停产但仍可以在表店一手买到的表。
还能买到的新表,其超值表现为一表难求或是等候名单。
一表难求是指普通消费者有钱也买不到,这类表通常不会放在橱窗,你开口问,店小二会把你仔细打量一番,然后含笑说没有、没到或是售罄......其实他里面可能放着几只呢,只是你不够格罢了。比如每年PANERAI(沛纳海)总有个把型号有这种局面,今年我想应该是PAM339和PAM300(图1、2),那块“福”表由于被杂志狠炒了一下,估计在大陆也会入“难求”之列......
一表难求在某些品牌具有时效性,热闹过了供求就渐趋平衡。比如近年来ROLEX(劳力士)在巴塞尔后总有个别款式会昙花一现,以前是闪电针绿玻璃,今年是绿圈绿面Submariner(图3),但相信不出半年就绿叶凋谢了。
可能有人认为难买与超值不能划等号,但你细加琢磨,就新表而言,其实是一回事。假若你到处跟别人炫耀你买了一只超值的表,但其实全地球到处随手可得,某一角落可能更便宜,那超值只是你一个人的暗爽,只有比你更无知的人才不当你的面笑出声来。
你能拿到一表难求的货色,意味着你可以马上超进价脱手。所以,一言而蔽之:凡是在市场上以超公价存在的表,你有本事以公价甚至折扣价拿到,就是超值。再推而广之,就算静而待估的普通货,你有面子拿到别人想象不到的低折扣,也算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