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让你从无到有学会欣赏机芯之美。
15回复
本文选自《时间·艺术》2013年3月·增刊(总第310期)
《时间·艺术》华语圈最专业的手表杂志、
原文标题:机芯美在哪里?
MAURICE LACROIX(艾美)
Cal.ML106手动机芯
老听人说谈机芯机械美,能美在哪里美到哪里去?我想就机械计时机芯简单地总结谈一点通识(例外不谈了),叫刚刚开始喜欢手表的人有一个简易的入门。通常以机芯结构来说,最美当属计时表。所以,我们就拿计时机芯开刀。
PANERAI(沛纳海)
Cal.P.3000手动机芯,直径37.2mm
机芯尺寸:在开刀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机芯与表壳的比例问题。现在我们老追求大机芯,觉得现在的机芯怎么都这么小!其实并非现在机芯太小,而且从机械加工的角度讲同样的零件数量应该是越小加工难度越高的,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大机芯的原因是现在的表壳越来越大,机芯和表壳比例失调——偷懒品牌为了追求某种潮流简单地放大表壳,机芯还是那么小,最恐怖的是已经是A-CUP还非要穿一个低胸装,叫人想看也没有欲望。以食物比喻就是厚皮小馅的包子,感觉很奇怪而且也不厚道好像抽条似的。以40mm表壳为例,通常机芯应该在30mm之上才算得上是薄皮大馅。有些款式虽然直径达到45mm之巨,但机芯口径也做到36mm前后,所以起码看背面,机芯还是爆满地镶嵌在表壳之中,给人以非常充实的感觉。从心理学上说,人通常都有完成以及充实一件事物的欲望。
A. LANGE & SÖHNE(朗格)
Cal.L.941.1手动机芯
打磨诉求:机芯与表壳的比例合适了,那只是达到了最基础的要求。打磨必须过关。机械机芯的美感很大程度来自这个打磨。原本只是简单的钢材经过人手打磨之后,呈现出一种十分自然而精致的波光粼粼的感觉,纯净如水,这种视觉的审美叫人非常享受。而且机芯的打磨带来的不光是纯净如水的精致感,同时还提升了机芯的层次感——这一点等一下还要谈到。例如A.LANGE & SÖHNE(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机芯本身很平,就是一块板子铺在那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日内瓦条纹形式的(且不管朗格称之为什么罢)精致打磨,那结果将是什么样儿?没办法看的。
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苏蒂)
Cal.61手动机芯
曲线造美:计时结构因为零件众多,这些零件多数起到杠杆的作用,像一条条胳膊或者大腿一样横亘在机芯之上。入门的计时机芯只是将零件搞得很模组化,硬邦邦,很死板,直来直去,像堆了几个火柴杆似的。往好听形容就是质朴,直白地说就是粗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真话从来都不好听。太直的东西显得很现代,都没有古典感觉的。真正好的计时机芯,夹板的那些胳膊大腿会弯曲成非常优雅的形状,那里边虽然有直线,当然更多的是曲线,这种环绕的缭绕的曲线,如果再打磨得极为精到,光滑如水,光是看零件就有一种流动的感觉。非常抱歉地告诉各位,这一点,又是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做得最好,它的计时离合杠杆标志性地呈现出一个S形状,为视觉审美再度加分。
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
Cal.29-535 手动机芯
夹板层次:对于立体的东西人也是有自己的心理追求的。极端地说,像人们对高楼(古代就是高塔)的热爱其实源自一种阳具崇拜;对山峦的迷恋则源于母性依赖(乳房)。人的眼睛对平面没感觉的。所以陀飞轮好不好看呢?我自己认为很普通,最好看的还是计时结构很简单,就是有层次感。尤其是手动机芯。自动计时机芯通常都被一个巨大的摆陀盖住机芯的夹板轮列,看不到层次了。而有些自动计时表的计时组件被安插在夹板的中间,看不到组件结构,更加谈不上美感。手动计时机芯多数都会叫你瞧到计时结构的部分,因为计时结构零件众多,布满整个机芯夹板之上,纵横交错,高低起伏,叫你觉得整个机械结构,显得非常有层次感,因此显得更为精密。当列席世界最美计时机芯前五名的A. LANGE & SÖHNE(朗格)Datograph,看看它的层次,有山川有丘陵,好像一个建筑物。后来有了Double Split,危如累卵,更加震撼!
A. LANGE & SÖHNE(朗格)
Double Split Cal.L001.1手动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