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纵横】从宝玑双轮擒纵穿越时空
46回复

本帖旨在理清当代市面上部分非马式擒纵与宝玑双轮擒纵之间的关系,本文不涉及任何技术方面的论述,望谅解。




首先说宝玑双轮擒纵的历史,有关此款擒纵的创制年份已基本不可考(估计在1770-1790年代之间);然而,当初宝玑研制这款擒纵的目的在于:在缺乏高品质的润滑油(1850年代前的润滑油极易变质且润滑作用有限)而结合天文台擒纵单向脉冲的优点的前提下,去除天文台擒纵易受外力影响的缺点的设想下设计出来的。本质上,这是一款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脉冲的结合两枚擒纵轮的天文台擒纵。











据目前的文字记录显示,只有大概20块宝玑作品上带有这样的擒纵,而宝玑大师一生共制作了约4200只表,也就是占了大师作品总数的二百一十分之一左右。换言之,这款擒纵因为加工精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无法进一步发展;其中这些表有大约75%被明确记录为存世,一部分已经落户为私人或者公共藏品,有的则在拍卖会被转手。




装备这款擒纵的表款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的表款编号有:1135(上图中的那套擒纵部件就是从该表中拆出来单独展示的),1711, 1085, 1484, 2179。




第二组的编号有: 1175(后改为2980),1176, 1187, 1188, 1890, 1918, 2180, 2483,这批表当时的售价已经在2000法郎的价位起跳。




1970年代,受美国的骨灰级钟表学者暨钟表收藏家Seth Atwood所托,乔治丹尼斯根据原本的宝玑双轮擒纵,发展了独立型双轮擒纵(Independent Double Wheel Escapement):














根据丹尼斯在自传中的记载,此款采用独立式双轮擒纵的怀表经过二十年的运行依然表现优异,而且没有需要润滑油减缓磨损的迹象;

此外,由于没有在两枚擒纵轮之间放置同步传动轮,所以机心需要两套轮系和发条盒来驱动丹尼斯的这款擒纵系统。







1970年代末期,丹尼斯那惊世骇俗的同轴擒纵问世,从此,双轮擒纵尘封于世,直到2001年,雅典旗下的欧克林正式把双轮擒纵改名为“双向擒纵”,放在了自家的旗舰——奇想:










2006年,雅典正式发表了装备“双向擒纵”的自动版基础机心——160:































遗憾的是,装备此款机心的160纪念版只限量1000只,红金白金版本各限500,之后再也没有量产此款机心的表款出现过,详细原因不明;不过,材料和品控方面的原因似乎嫌疑最大,早在2006年德国《手表》(即Chronos)杂志中一篇有关采访罗夫施耐德(Rolf Snyder)的文章中,罗夫提及:“当初在研制这款擒纵的时候,我们最初已经否定钢这种材料,因为太重,于是我们用铝,可是采用铝的样品全部在两个星期内就损坏了,最后只好改用硅,现在,镍磷合金也在我们的研究范畴之内...”







原隶属于PP的老佛爷(Laurent Ferrier)在其搭载珍珠陀机心的作品上也采用了同样运作原理的擒纵和物料:







不过,可能基于和雅典同样的考量,此款机心的产量和市场可见度很低,甚至低于复杂程度更高的陀飞轮表。


2008-2010年间,芬兰独立制表师KV发表了自宝玑和丹尼斯之后,第一款采用传统材料的双轮擒纵机心:










2011-2012年间,FPJ发表了开厂以来第一款装备非马式擒纵机心的表款,无独有偶,也是双轮擒纵,而且目前唯一严格复刻宝玑版本的双轮擒纵,至此,宝玑双轮擒纵的穿越之旅圆满结束。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1 08:18


帖好不好你们才有发言权,信息量的话,我能翻译和整理的都在这儿了。
继续细读。。。

学习了

谈一下UN-160吧,当年雅典迷万众期待的自产芯,最后限量出完就消无声息了。
我个人判断和闹兄一样,可能是耐久性方面的成熟度不够。

52Tourbillon 发表于 2014-6-10 13:01


看来需要我来为大家发两篇技术撰文了,一个是双向擒纵系统--雅典与VOUTILAINEN双向擒纵机构,
另一个是恒定 ...
期待!

jo_melody猪小轴 发表于 2014-6-11 19:25


谈一下UN-160吧,当年雅典迷万众期待的自产芯,最后限量出完就消无声息了。
我个人判断和闹兄一样,可能是 ...
同一原理的擒纵,不同的品牌去发挥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是戏剧性十足了。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1 23:52


同一原理的擒纵,不同的品牌去发挥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是戏剧性十足了。 ...
看不懂。想听您和曹工的详解

danielzhang 发表于 2014-6-12 00:58


看不懂。想听您和曹工的详解
这只能由曹公来解读了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2 01:22


这只能由曹公来解读了
今天晚点时候我发一篇雅典双向擒纵机构专文解析!

52Tourbillon 发表于 2014-6-12 07:52


今天晚点时候我发一篇雅典双向擒纵机构专文解析!
谢谢曹公允诺!

感谢二位,又为论坛带来精华好帖。:handshake

双擒纵系统非常令我痴迷。本帖侧重双擒纵轮共用单摆轮,还有一些作品是双擒纵轮双摆轮甚至完整两套机芯系统,也是极品,如Dufour Duality、FPJ共振、Haldimann H2、等等。

网上还看到一件双擒纵轮共单摆轮的作品,目前仍停留在设计阶段,美国新近品牌Loatman & Thompson首件作品Double Chronometer。创始人之一兼制表师Paul Loatman是加州一位刚从钟表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后生可畏。





图片来源:Loatman & Thompson Facebook网页

继续来学习。。。

schen 发表于 2014-6-12 11:57


双擒纵系统非常令我痴迷。本帖侧重双擒纵轮共用单摆轮,还有一些作品是双擒纵轮双摆轮甚至完整两套机芯系统 ...
陈兄不愧是我的知己!就连表方面的偏好也跟我大同小异!

这款美国独立制表人的作品可谓难得的佳作!我还以为Gene Clark以后美国表界已经无人了呢!

美国人相对比较务实。比如Roland Murphy(RGM),这么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在做表,实在。

schen 发表于 2014-6-15 08:35


美国人相对比较务实。比如Roland Murphy(RGM),这么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在做表,实在。 ...
RGM的作品比较大路,而且没有什么特色,最好看的还是客制作品。

1930年代开始,美国表业就注定要式微了,只有华生,汉密顿和埃尔金趁着二战时代还赚了一把军表和仪器生意的钱,,高路云是美国本土品牌唯一成功从怀表厂商转型成为手表厂商的品牌,但还是无法摆脱整个行业的衰变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转手后又被人烧了不少宝贵的史料,真的惨不忍睹。

Gene Clark算是美国表业落日的一点余晖了,不过他走的路线完全不是工业化路线,而是乔治丹尼斯等顶级制表师的那种路子。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5 08:48


RGM的作品比较大路,而且没有什么特色,最好看的还是客制作品。

1930年代开始,美国表业就注定要式微了 ...
是啊,RGM看着就没有什么野心。不是Gene Clark一路。

就连现在的初生牛犊Paul Loatman,一出手就难掩万丈雄心。

schen 发表于 2014-6-15 09:11


是啊,RGM看着就没有什么野心。不是Gene Clark一路。

就连现在的初生牛犊Paul Loatman,一出手就难掩万 ...
Paul Loatman虽然是复刻宝玑风格,不过开山之作就定位这么高确实难得。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5 11:43


Paul Loatman虽然是复刻宝玑风格,不过开山之作就定位这么高确实难得。
逐渐追不上你们两位脚步了。。。

人生彼岸1290 发表于 2014-6-15 12:21


逐渐追不上你们两位脚步了。。。
哎,你荣升元老了,恭喜啊!

追什么啊?:time::hug:犯不上追,好好跟进好好享受对话过程嘛,你也可以问问题发表意见啊,这里很随便的。:victory::handshake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4-6-15 12:36


哎,你荣升元老了,恭喜啊!

追什么啊?犯不上追,好好跟进好好享受对话过程嘛,你 ...
我话多,所以变成,老了。。。哈哈,好的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