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加勒比海盗4》里,英伦国王乔治的穿衣打扮可笑吗?如果我说,原本2025年的今天,你出门见客户就可能穿成他们那样,你会感到羞耻吗?会的话,请感谢一个人,他在当年一力扭转了男士时尚的走向——乔治·布莱恩·布鲁梅尔(George Bryan Brummell)。
作为19世纪的顶级潮男,他提出了男士装扮新理念——男人要以合身的剪裁、高级的面料质感取胜。在他之前,上流社会拥抱洛可可风格,着装以刺绣外套、蕾丝袖口、及膝马裤加长筒袜为定式,戴上一顶假发也是必要的。从他开始,这些统统不见了。他开始穿现代的长裤、简洁的素色外套,还勇敢展示自己的头发并好好打理出造型,洗澡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他甚至被誉为“西装之父”,地位足够在伦敦顶级衬衫定制胜地 Jermyn Street 上塑起他的铜像,他的名言镌刻在了底座上——“To be truly elegant one should not be noticed(真正优雅的人不该引人注目)”。
作为钟表行业的外围观察者,我更要特别感谢他破天荒的尝试,如果没有他,可能现在的“表迷”就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钟迷”,“你买新表了吗?”势必改成“你又加钟了吗?”根据 Hodinkee 的研究,当时钟表业为了响应他的倡导,开始把笨拙憨厚的便携时计给纤薄化,这样放在口袋里才依然不影响流畅的身体轮廓。如果没有他,可能石英表出现以前,把一块肥皂大小的玩意装在手上才是唯一选择。
高耸的擒纵,间隔遥远的夹板,这就是18世纪的便携时计,可以报刻,多少像个桌面钟
由此开始的机械时计纤薄化进程持续了两百多年,“今天的我们可能将看到这场运动的终点”,在看到 PIAGET 伯爵发布新款 Altiplano 至臻超薄系列 Ultimate Concept 陀飞轮腕表(下简称 AUCT)和 Altiplano 至臻超薄系列 910P 腕表(下简称 910P)后,我自然会这么想。
Altiplano 至臻超薄系列 Ultimate Concept 陀飞轮腕表(左)
Altiplano 至臻超薄系列 910P 腕表(右)
1 910P,难免生理性喜欢
先说我有幸上手的 910P,它4.3毫米的厚度纪录已经保持了8年,至今无人超越。因为它是 Time-Only,功能尽可能简单,但它依然值得任何人严肃对待,它的结构已经和常规的腕表相当不同。
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910P腕表
表壳:18K黄金,密底
尺寸:41毫米×4.3毫米
防水:20米
机芯:PIAGET 910P超薄自动上链机芯
动储:50小时
振频:21,600次/小时
表带:绿色鳄鱼皮表带,黄金针扣
售价:307,000元
要做薄,主要是在两方面下功夫:把堆叠的结构拉平、把零件本身做薄。其中要考虑到结构强度、降低动力消耗的问题,机芯在各个方面都要有特殊化的设计。910P 一目了然的是,它不存在单独的表盘,腕表正面直接呈现经过精细打磨的桥板,它负责把齿轮固定到位之外,再通过细腻的纹理让腕表赏心悦目。虽然左上角可以看时间、有指针有刻度,但这部分的高度甚至比桥板还要低。
通俗点说,它把显示时间的功能放在了”表背“,然后把通常的“表背”放在正面给你看,既取消了多余的层次,又实现了随时欣赏机芯的畅快淋漓。有些品牌把“机芯反装”当作卖点,但伯爵只是默默这么做,好像稀松平常。
同时,它取消了独立的主夹板,而是在表底盖内侧挖槽,把零件直接固定进去。再把轮系间的纵向堆叠减少,把它们尽量平摊开,用更多的齿轮、更多的轴承和更复杂的转换来传导动力。多到什么程度?整个机芯由238个零件组成,比一些计时机芯的零件都要多(比如劳力士 Cal.4130 有201个零件)……对于 Time-Only 自动机械表来说复杂到不可思议。
边缘式摆陀的运用让它超薄的同时还能自动上链,机芯细节一览无遗。虽然这会让表径增大,但最终41毫米的大小仍不过分,特别是在表耳跨度据我实测只有45毫米的前提下。摆陀将近一半面积涂装成了绿色新月,上面还留下了“910P”的铭记。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摆陀的旋转会通过“新月”在围绕盘面的不断回旋而体现出来,手腕一翻转,表就肉眼可见地呼应你的动作。我原以为人和表的互动无非是计时、问表,还能有这种形式我也真没想到。
这样一番改造后的超薄腕表,带来的是一种生理性的直击人心。41毫米宽的表壳内各种元素极其丰盛,但翻到侧面,所有内容都像画在钱币上的一样,你会怀疑“这怎么塞得进去?”除了降维打击,好像没有其他办法解释了。通常一块好表带来的是心理暗示,“我戴得起这样的表,我看着会是个体面人”。但至臻超薄 910P 直接触动你的感官,挑战你的生活经验。玩表越多、思维定势越强的人,应该会收获更雀跃的兴奋吧。
2 AUCT,逼近超薄机械表的终点
另一块新品 AUCT 则更是夸张,它的擒纵是更复杂的陀飞轮,但整表厚度反而降低到2毫米而已……要知道通常光是黄铜表盘就有1.2毫米厚。2毫米其实也就和两张信用卡叠一起差不多,具体什么感觉,你可以拿两张卡比划一下,想象这里面有一枚陀飞轮机芯,想象自己能否接受这个现实。
开头我说,我们这代人可能将看到机械时计超薄化的终点,因为超薄纪录的刷新幅度正在迅速放缓,十年前可能是以“1毫米”为单位刷新,现在“0.1毫米“就能算大幅跃进——我相信很多人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0.1毫米”这个概念。其实石英表早就已经提示了终点在哪里,1980年诞生的目前最薄的石英表 Delirium IV 来到了0.98毫米。它可以运行,但不能经受任何折弯,弯一下表镜就直接脱落,所以 Ebauches SA(也就是后来的 ETA)在1980年把它研发出来后一直放在仓库里,从未正式发售。量产的最薄石英表是它的上一代 Delirium III,1.43毫米冠绝群雄。
Delirium IV
你能用肉眼快速区别2毫米和1.43毫米吗?1张信用卡和1.5张信用卡的价格差你能接受吗?这可能正是我们离终点的差距,就像 World War I 的堑壕战,每推进一米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越往后,付出和所得越不成正比。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从预算出发,买你能买的最薄机械表就行了。虽然它可能在多年以后回看时不再是那个唯一最强,但如果没有它,今后的超薄表也不会薄到那个地步。当然,如果你真的不差钱,那请你等一等终结历史的那一块。
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Concept陀飞轮腕表
表壳:钴合金,开放式飞行陀飞轮表背
尺寸:41.5毫米×2毫米
防水:20米
机芯:PIAGET 970P-UC超薄陀飞轮手动上链机芯
动储:35小时
振频:28,800次/小时
表带:卡其绿色小牛皮表带,装饰波兰网织图案,钴合金针扣
AUCT 当然在努力逼近历史的终点,它继承了 910P 的理念之外,还有一些更彻底的做法。一方面它改变了从底部支撑发条盒以及陀飞轮的惯例,改为在它们四周用陶瓷滚珠轴承来承托,厚度上进一步缩减。你可以肉眼看到这串珍珠项链一样的陶瓷滚珠,在发条盒周围最明显不过。
红圈位置可以看到滚珠轴承
陀飞轮靠四周固定,所以才能在表背透过蓝宝石玻璃让你欣赏到,如果陀飞轮采用传统的上下固定,那底盖相应位置会有轴承。但蓝宝石玻璃的存在声明了“这儿什么都没有,尽情地欣赏咯~”。
然后表冠和机芯之间用蜗杆传动,这样明显能节省厚度。像以前那样用圆柱齿轮的话,齿轮的直径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坎。
蜗杆传动需要腕表的直径空间,但比右边传统的圆柱齿轮节省了不少厚度
然后最明显的是,这块表其实没有耸立的时针,时针只是时轮上嵌入的装饰片而已。感谢机芯反装的做法,时轮直接出现在表盘这一侧,使这种简化设计成为了可能。
它的整体结构和去年那块深蓝色配色的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Concept陀飞轮腕表150周年纪念版其实一样,但我认为它比旧款更值得入手的原因是,这次腕表采用了伯爵主打的“绿金配色”。首先你可以在他们多数腕表系列里看到这种搭配,就在近几年。当然,“绿”是这两年业界共通的当红炸子鸡,但也是伯爵熟练到不行的色调,毕竟高级珠宝也是人家的半壁江山,翡翠、玉、祖母绿、绿色石榴石等等都是伯爵作品常客。“金”更是贯穿所有首饰的品质象征。绿金配,从伯爵之前其他表款的铺垫造势,到品牌美学的一脉相承,至少现在的伯爵恰恰是绿金配最具代表性。买就买招牌款,永远不会错。
伯爵的绿金配一直是常用主题色调,近年则更加突出了
超薄腕表虽好,但显然也有让人不敢亲近的弱点——它们略显娇贵。就像当年 iPhone 和 iPad 都曾被很多消费者一屁股压弯,纤薄化就要付出耐用性上的代价。伯爵在这里做出的努力是合理的结构、加上可靠的材料。910P 的指针高度已经很接近表镜,只要表壳有一点变形(可以恢复的短暂变形),表镜也可能碰到指针,影响走时。但没事,910P特意把夹板高度做得比指针略高,代替指针来承受表镜的压力……如果不考虑可靠性,伯爵本可以把表做得更薄。
AUCT 则采用 M64BC 钴基合金表壳,它可比精钢表壳坚挺多了。我查到的数据是,M64BC 钴基合金的条件屈服强度为850牛/平方毫米……好吧,我翻译成人话:给它施加每平方毫米850牛的压力时,它才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而316L精钢这项数据仅为170牛/平方毫米、904L是220牛/平方毫米,差距肉眼可见。至少它的材料本身已经尽力减少意外的发生,如果你真想试试它有多刚多猛,所以动手掰掰看的话,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乐于看到有钱人勇敢尝试一下。
3 超薄机械表,1%的人获得1000%的体验
布鲁梅尔倡导的男士穿搭准则在今天早就已经普及开来,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是布鲁梅尔,但你不是那个长久耸立在 Jermyn Street 上唯一的布鲁梅尔。
我相信假以时日,什么“2毫米超薄陀飞轮机械表”会成为所有品牌都随手能做的东西,标价也会降到难以置信的程度,能成为“陀飞轮”这一大类的标配也不一定。所以我有点小小的窃喜,作为21世纪初的表迷,伯爵这类超薄腕表依然是高端到我无法企及的存在,随便哪个都能让我望眼欲穿。
大家买表固然喜欢“薄”,但对于“超薄”孜孜以求的人只有一小部份,一方面是多数人玩不起,玩得起的人又觉得“超薄”和“显摆”相悖。我们热爱表够大够显眼带来的自我标榜,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理解像第二层肌肤一般帖服于手腕、当一个隐形富豪的充实感。伯爵 Altiplano 超薄腕表给到的小兴奋只有在匮乏中才会产生,只当它远在天边,你才会梦绕魂牵。
希望机械表达到1.43毫米历史终点的脚步稍微慢一点,要不等我退休以后?这样我还有众多超薄表们值得一写,还能在把玩一会儿时感受到99%的同好根本听不懂的超现实体验。
伯爵们,劳驾跑慢点,求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