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说】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 朗格2014年新款品鉴及大师课堂活动回顾

  • 作者: Vivian 2015-05-08
  • 评论 6
2015年“朗格鉴赏家学院”将于7月再次来到中国,朗格“铁杆粉丝”开始关心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于是我们采访了去年参加学院学习的3位表友,没想到他们的说法迥然不同……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持人:Vivian(新浪微博:@ctime_vivian


█ 2015年“朗格鉴赏家学院”将于7月再次来到中国,朗格“铁杆粉丝”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和熟悉朗格的机会,可惜的是,关于今年学院的课程内容和活动细节还未公布……

但铁杆粉们不必着急,因为我们知道去年3月已有10位朗格VIP参加了第一届学院课程学习。目前我们采访到了其中3位参加课程的表态表友,请他们为大家解答疑问。令我们倍感意外的是,他们关于活动的体会,却是迥然不同……有人说这像一场考试,有人在那儿留下了犯罪“指纹”证据,有人说这才真正的Hard模式……究竟活动现场情况如何?我们还是让这几位学员自己来说吧!


 A哥(@A哥_AVR):

“还有10分钟交卷,请同学们尽快检查”,Kao,卷子反面还有题目,怎么没看到?咋办?冷汗直飙,我已经工作了啊,怎么又重回考场?是梦是梦……但卷子分明在眼前……每次梦醒都可以清晰记得刚才发生的一幕,或许是应试教育的缘故,最怕考试最怕比赛,但今天确实在考场。

一人一张课桌,分别放着3张不同颜色的纸、指套、手套、几个小零件、台灯、目镜、白大褂。阳光透过窗纱轻柔地照在课桌上,室内胡桃色大门、地板透露着威严,一片安静生怕惊动讲课的老师。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看完一段令人热血沸腾想直接冲上战场收复江山的视频后,老师说:前面3张不同颜色的纸,从左到右分别是粗中细3种打磨纸,是为考试准备的,需要你们将桌上的小零件表面打磨成镜面。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原来不需要动脑子,深深透出一口气,体力活小事,吃那么胖就是为了运动,笨鸟先干,将零件分别在左中右磨一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怎么难倒我?可目测很光滑的面在目镜下可以看到条条细丝,重新再来,手指画着8字再来磨一次……但依然如故,30分钟过去了却毫无进展,手酸不止,心中又冒出4个字:讨厌考试。

不能丢脸啊,静下心来,每打磨一次就用目镜看一下,最后发现凡用最细的纸打磨的就一定会出细丝,反而将顺序调转,粗→细→中,这样就可以打磨出完美的镜面。当举手请老师来检查时,他惊讶地表示,原来天下第一打磨师竟然在民间,还邀请我加入他们团队,我是立刻拒绝的(编者:此处应有“DUANG”配音),打磨真TMD累,而且这仅仅是最最最基本的。唯一考试合格就是我,其他嘉宾也拿到考试证书,呵呵你们懂的噢……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众多零件被精心打磨组装,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拆除再打磨重新组装,原来一只完美的表需要经过那么多流程,看着手上戴的1815 ,对朗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京城小六子(@京城小六子):

前几天整理物品,偶然发现一张去年的照片。正是2014年3月有幸被邀请参加上海朗格新款的品鉴活动。

活动安排在一栋欧式花园楼房,风格典雅,在美观别致的建筑中欣赏朗格也是一种享受。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朗格2014新款品鉴。朗格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每一款新表,当然最为吸睛的便是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Terraluna”,首枚规范指针布局的瞬跳万年历,而这也是朗格首次将月相显示放置于机芯一面。这款腕表背面的精湛技艺和视觉享受真是令人着迷。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朗格2014年SIHH推出的吸睛之作: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Terraluna”


第二部分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现场体验手工打磨黄金套筒、安装黄金套筒及烧制蓝钢螺丝。亲自体验了制表师的工作,感同身受,更加理解制表过程的每一道工艺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极度的耐心。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它由一种未经处理的德国银制成,必须带上指套才能触碰夹板,否则你的指纹马上就印在上面根本擦不掉。我为了验证下偷偷地摸了摸,果真“犯罪”的指纹被永远地留在了这个甲板上。最后想要来这个夹板作为留念,但美梦破灭了。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打磨黄金套筒需要在3张粗糙程度不同的纸上依次打磨,看似简单但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反复操作数遍都不能打磨得如成品一样光亮,而且表面划痕无数,所以看来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就的技术。烧制蓝钢螺丝需要准确掌握烧制时间,时间过长及过短都不会发出蓝色,现在的蓝钢螺丝应该都是机械化生产了。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最后需要把黄金套筒安装在留下罪犯指纹的德国银夹板上,这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通过目镜用半个芝麻大小的蓝钢螺丝把黄金套筒固定在夹板上,导致夹板被螺丝刀划出了好几道划痕。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看过照片,再轻轻擦拭我的朗格,心中更显珍爱,因为我了解这一枚枚完美无瑕的腕表背后意味着什么。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张帆(@张-帆上海):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并不算是朗格迷(同样是世界顶级钟表品牌,我更多收藏的是百达翡丽),一直以来我对朗格的总体印象是矛盾的:他们能做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工艺,他们用料十足、能力出众,他们还常常能设计出我最爱的现代表面盘,可能在所有现代腕表中都最得我心;但是另一方面,我对朗格全线产品直上直下缺少曲线的壳型、机芯夹板过于夸张浓烈的视觉呈现却从来都不那么感冒。

复杂程度Hard、工艺难度Hard、用料Hard、壳型Hard、视觉Hard……简单说,这个品牌给我的印象归纳成一个词就是:HARD。究竟多hard?仅仅聊聊工艺,先看看朗格的软文说辞:“我们的产量从来都不是由厂房的面积,也不是由冰冷的制表机器决定的,而是由制表师、打磨师和雕刻师的双手、心和大脑来决定的。”“朗格是一个打技术牌的品牌,擅长精密制表,但在工艺上也依旧难以被超越。” “朗格所有的零部件都经过了完美的修饰,包括在外表看不见的部分,朗格也不会放过。”“在第二次组装的时候,会对第一次组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细小磨损的零件进行再一次的打磨,有一些容易被磨损的花纹是在第二次组装时才加上去的,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传统”……

没具体感觉对吧?再跟你跟你说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托两位朗格收藏家好朋友A哥和六爷的福,在2014年3月,就在表态网正式上线的前夕,我曾有幸和总计10位钟表爱好者、收藏家一起,参加了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的“朗格大师课堂”活动。让我对现代朗格的设计思路、制表哲学、工艺标准和品牌精髓有了更为立体、深刻的认识。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在2014年1月的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SIHH)上,朗格一举推出包括理查朗格万年历“Terraluna”、1815 陀飞轮、Lange 1月相在内的多款新作。当天活动的第一部分,介绍新款必不可少。时隔一年,印象最深的仍是Terraluna那1000多颗星星组成的宏伟星相、1815陀飞轮的停秒装置和Lange 1的122年精准月相。总体感受:这就是我说的“HARD”:如果瑞士人,做Terraluna一定会更小巧;做陀飞轮一定不会做停秒;做月相是否会专注于百年精准?未必。但这就是朗格,他们不是不浪漫,只是“科学”已经成为他们的血脉,即使浪漫,也必须科学地浪漫,对吧?

活动的主菜是“朗格大师制表课堂”,说是大师制表,其实是大师教小白制表,更确切地说不是制表,而是学习按照朗格的工艺标准加工零件。你也许和我一样听说过,在机芯制造过程中,每只朗格表的机芯都要进行两次手工组装。第一次组装看机芯各零件运行是否操纵流畅,在此阶段也完成机芯调校,并可直接放置于表壳中。之后将每枚机芯重新拆解,再经过清洗、打磨、雕刻、修饰之后再进行“二次组装”。 这个二次组装的过程在钟表领域上极为罕见,然而每枚朗格腕表都必须如此。而我们当天的任务,就是花费两个小时,把三个黄金套筒从毛坯夹板上拆下来、打磨之后再装配回去。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没错,就是两小时,三个。

在朗格制表部门从德国飞来的技师的亲身示范下,先在手指上套上橡胶指套,用专用的螺丝刀轻轻拧松黄金套筒旁边的三个固定螺丝,拆下来小心翼翼放进专用的小盒子(这东西太小了,鼻子呼气重一点大概都能吹到桌子下面,千万不能搞丢一个,等会儿还要用),然后拆下黄金套筒,放在软木座托上,用这个东西压紧,黄金套筒就牢牢地固定在软木托上,然后开始打磨。

面前的玻璃板上有三张不同颜色的蜡纸,实际上这不是一般的蜡纸,其表面看起来非常光滑,实际上面有极细微颗粒的金刚砂,三张蜡纸上的颗粒由细到极细,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表面打磨越来越精细,直到最后完成时,合格的套筒表面据说会呈现出高抛光似的光泽,完美锃亮。

打磨动作简单枯燥:用手指捏住软木托,把黄金套筒一面对准蜡纸放下,手腕向下方用力压住软木托,然后在蜡纸上呈“8”字形状滑动,隐约感觉到蜡纸与黄金套筒表面的均匀摩擦,然后?然后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老师来检查,认为合格时再到第二张蜡纸继续,然后第三张……就这么简单。

资深藏家眼中的“朗格鉴赏家学院”


但事实是,Very Hard!这事儿一点也不简单!学员中最有天分的A哥用了15分钟,完成了第一个套筒在第一张蜡纸上的工序,实际上我完成这一步骤,已经超过30分钟。那么三个套筒三张蜡纸,2小时够么?总之此处省略1500字……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多小时之后,赶在晚宴开始之前,好歹我们都完成了。我比较丢人,因为打磨花了太多力气胳膊酸死,最后需要把打磨合格的套筒安装回去的时候,胳膊酸痛到一直发抖完全无法控制螺丝刀,所幸天才选手A哥装好自己的时间有多,去尝试烧了几颗合格的蓝钢螺丝之外悄悄来帮忙,好歹才算让我蒙混过关,也完成了任务。


最终的晚宴歌舞升平一派欢乐,大师给每位学员颁发证书,呵呵,我说什么来着?“Hard”,没错,就是“Hard”。亲爱的朋友,如果有机会,你们应该也来尝试。



 
  • 已有 6条评论
  • 回复
  • avr
  • 2015-05-11 17:58
  • 没玩过的可以体验一下,还不错
  • 回复
  • 二小姐
  • 2015-05-11 18:06
  • 想知道最后弄飞了几颗螺丝。
  • 回复
  • weiandi119726
  • 2015-05-12 08:53
  • 我动手能力也很强的,小时候就会拆闹钟了

    然后?然后就是一顿竹笋烤肉。。。。
  • 回复
  • 珍妮花
  • 2015-05-12 10:20
  • weiandi119726: 我动手能力也很强的,小时候就会拆闹钟了 然后?然后就是一顿竹笋烤肉。。。。
    嗯,父母的“动手能力”更强~
  • 回复
  • 阿JIE
  • 2015-05-13 13:04
  • 真为我这种屌丝大开眼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