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最初的起点

  • 作者: 珍妮花 2014-02-12
  • 评论 15
朋友想买表,跑来求推荐,只要他预算划在一万几,又不能接受二手表,如无意外,我的答案总还是“当然浪琴啦”!与前辈当年的回答,如出一辙。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编.png珍妮花(新浪微博:@ctime珍妮花

师从锺泳麟先生,对现代腕表见解独到,在中国两岸三地各大媒体发表钟表评论数年。


█ 进入钟表行业,纯属偶然。至今我仍清楚记得第一次面试的情景:南方海岛六月的雨天,我提前来到北角某大厦,上楼之前,自言自语演习好半天,以致看楼阿伯默默偷笑。后来每每被问起“你为何做这行”,我都重温一遍下雨的屋檐。

 

名匠L25184786

名匠L25184786是传统的浪琴表款,表径为36毫米

 

那年夏天我终于毕业,和朋友把租来房子的整面墙涂成蒙德里安风,排很长的队买陈绮贞第一次到香港开个唱的门票,冒冒然进入一家知名的钟表杂志社,尽管当时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只在网上搜到关于出版人的简单介绍。

 

名匠L25184786

蓝钢大三针在白色表盘上很好看

 

当时面试的房间里满地满墙都是书,我跨过一摞书走进去坐下来,面试官把桌上的书挪到两边,这样我们才能看得见彼此。后来才知道,香港人的居住空间太小,所以前辈把私人藏书都搬了过来。那个房间,也成为我日常的图书馆,等到离职时,最后一件事情是还书。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是整理拍卖表款资料,对于一个此前连“CHF”是哪国货币缩写都搞不清楚的人而言,不可谓不头大,更遑论动辄看见“telemeter”、“tachometer”等词汇,以至于碰到香港场拍卖有华语说明时,都要偷笑。

 

名匠L25184786

白色格纹表盘很有质感

 

那年夏天,终于领到人生中第一份工资。作为一个幼年由外祖父母躬亲抚养的人,便心心念念想要买礼物给外祖父。既然做了钟表编辑,那么送礼就送表吧。跑去问那位坐在书堆背后的前辈,他反问:“你预算几多?”,“一万上下”,“万几当然选浪琴啦!”随即他滔滔不绝列举理由:浪琴是制表大集团的中坚品牌,认知度高,使用的ETA机芯质素与别家许多价格翻倍的作品并无二致,又因为量产而稳定性极高……在他的推荐下,我跑去皇后大道中的生发表行,买了第一块表,浪琴名匠L25184786。这是一枚非常传统的表,36毫米的表径,白色格纹表盘处理得很简单,蓝钢大三针也挺好看,3时位的阿拉伯数字被一个方形小窗口替代,显出日历。表底是背透的,看得到自动陀摆荡。随表配了一个印着LOGO、暗暗呈红色的木质表盒,把表套入表枕放进去,拿回家恭恭敬敬地献给外祖父。

 

名匠L25184786

折叠表扣镌刻浪琴LOGO

 

名匠L25184786

背透表底看得到自动陀摆荡

 名匠L25184786

机芯背面的烫金字样

 

在那以后,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手表品牌与作品,黄金铂金玫瑰金、钻石蓝宝祖母绿、计时三问万年历……渐渐坐公交、乘电梯都会偷瞄人家手上的腕表,变成了时下流行的深井冰。可是朋友想买表,跑来求推荐,只要他预算划在一万几,又不能接受二手表,如无意外,我的答案总还是“当然浪琴啦”!与前辈当年的回答,如出一辙。

 

 
  • 已有 14条评论
  • 回复
  • skeptic
  • 2014-05-08 20:35
  • 周围的很多人都有这款表,的确是很百搭啊。



    想起第一次去欧洲,在日内瓦转了一圈,很多专卖店连门都不敢进去,最后还是陪同事买了一块小三针的浪琴。算是对瑞士表有了第一次的认识。
  • 回复
  • reverie
  • 2014-06-11 21:59
  • 论优雅,浪琴在我心中地位极崇高
  • 回复
  • 叶公好龙
  • 2014-11-03 08:57
  • reverie: 论优雅,浪琴在我心中地位极崇高
    论优雅皮表带优于钢带
  • 回复
  • a84739183
  • 2016-05-03 15:59
  • //@danielzhang :也许现在还有天梭的世界时可以考虑觉得天梭不如浪琴。。。我自己也不知道啥原因让我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