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谈表】疫情结束后的“处女座”出行指南

  • 作者: Amelie 2020-05-07
  • 评论 1
不管“前浪”还是“后浪”,疫情过后,能保证安全的出行才是真的浪!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图片1.pngAmelie(微博&小红书:Amelie艾米莉呀

香港理财顾问,爱旅行的小姐姐,热衷探索个人成长。


2020年开春,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原本火热的春节旅游市场按下了暂停键。眼看着从春节宅过了五一,窗外的春暖花开,还是让人按捺不住想出去玩的心情。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去哪里旅行呢?


01.gif


前不久,我和公司同事去了趟新西兰,虽然当时新西兰疫情情况相对较轻,但整趟旅途中,我们仍非常小心翼翼,一点不敢掉以轻心。

 

这场疫情提升了大家的安全卫生意识,把所有人都逼成了“处女座”:出门在外,口罩和酒精两大法宝必不可少,坐飞机、住酒店时更是全副武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相信即使将来疫情彻底结束,旅游业复苏,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会大不相同。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出行时如何提升个人卫生意识,保证出行安全。眼下,病毒还在全球肆虐,呼吁大家尽量避免远行,若万不得已需要出行,或者待未来疫情得到控制时出门旅行,希望下面这份小锦囊可以帮到你们。


02.jpg


坐飞机时,如何保护自己?

 

世界各国为延缓病毒传染,除了封城锁国,更纷纷呼吁国民拉开社交距离。原则上,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在室内应保持1.5米,室外为1米。而坐飞机之所以让我们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要在全封闭的空间内,跟上百人一起呆数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完全无法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好在,飞机客舱虽看起来狭小,但并不是不通风。

 

通常,飞机客舱内每2-3分钟就会置换一次空气,新风是从座椅上方的空调口吹出,最终经由侧靠近地板的格栅被抽回,这种设计特点,使得客舱内空气流动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机身横向的空气流动很小。


03.jpg


而且,目前大多数正服役的波音和空客飞机都装有HEPA过滤系统,能有效过滤病毒颗粒,最大程度保证机舱内空气的洁净与清新。因此,可以放心,在通常情况下,疾病并不会通过飞机空调系统在机舱内扩散。


04.jpg


所以,坐飞机的风险,主要来自你邻座的人,以及机上的公共设施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首先,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全程佩戴口罩是标配,最好也戴上护目镜。我在这趟旅行中还看到有旅客穿了雨衣且戴一次性手套,虽有不方便之处,不过尽量多做防护肯定没错。

 

飞机在起降前后,航空公司都会对飞机进行卫生清洁与预防性消毒,但由于病毒能够在塑料和不锈钢等表面存活2-3天,所以,各位在接触小桌板、窗户、座椅扶手等公共设施之前,最好还是先用含酒精消毒湿巾或棉片擦拭。

 

研究表明,用62-71%浓度的酒精,就可以在一分钟内杀灭冠状病毒。而浓度不高于75%的酒精洗手液、湿巾或棉片,都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05.jpg


还有,短途飞行最好尽量减少在机舱内走动;而如果是长途飞行,十几个小时不吃饭不上厕所也是不太可能,只能说提醒大家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增加个人清洁频率,提高防护意识。而这根警觉的小天线,要从一出家门就竖起来:从交通工具到机场候机楼,任何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都要随时清洁双手和可能触碰到的地方,并且尽量避免双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

 

防范酒店卫生盲区的几大法宝

 

一场“战疫”让大家人心惶惶,去到哪里都要消毒消毒再消毒,而酒店因为住客轮转,更是高危地点。其实不管有没有这场疫情,不少酒店都存在一些卫生盲区,大家在住店过程中,还是要多留个心眼,提高警惕。

 

下面,我就给各位介绍几款“处女座”的洁癖式住店必备法宝。


06.jpg


1、便携电热水壶和保温杯

 

我以前到酒店,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烧一壶热水,倒掉,再烧一壶才喝。原以为已经算小心了,可自从看到有人用烧水壶煮内裤的新闻后,宁愿买矿泉水也不敢再用酒店的水壶了!


 07.gif


但是,出门要喝热水,简直是中国游客的一大特色:没有热水、热茶、热汤,怎么抚慰我们离家千里的心情呢。有多少姑娘,不是一边嫌弃男朋友让自己多喝热水,转头又把保温杯捧在手中。


08.gif


自带烧水壶出门,体积大不说,有时到了国外,电压不同还不能使用……不过,后来我发掘了一款神器:可折叠电热水壶,彻底解决了旅行中喝上干净热水的难题。


09.jpg


这种便携式热水壶用硅胶材质制成,可以轻轻松松“压扁”, 折完之后还没有一部iPhone高,非常小巧便携。


 10.gif


当然,大家可能会质疑硅胶材质的安全性,所以在选择便携热水壶时尽量选择壶身用婴儿奶嘴级别的硅胶材质,这样也会放心材质的安全。

 

同时,壶身的硅胶既保证了折叠顺畅,倒水时也不会变软塌陷,使用感颇佳。


11.jpg


遇上电压不同的国家也没在怕的。很多可折叠水壶都可匹配全球100V-240V通用电压,同时随机配备有万能转换插座,带着它,你几乎可以走遍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烧水壶都自备了,保温杯自然不在话下。都说病从口入,尽量不公用餐具、水杯,绝对是第一条保命常识。携带自己的保温杯或水壶,每天出门前装满热水,跑行程时适时补充水分,既健康又减少风险。


2、隔脏马桶垫

 

俗话说“人有三急”,但出门在外,上厕所真是个麻烦事。景点、商场的洗手间因为使用者众多,极易沾染细菌,大家的通常做法是“坐空气椅”——就是尽量不要碰到马桶;但进到酒店或民宿,很多人就放松了下来。其实,千万不要过分信赖星级酒店的卫生状况,就真的当成在自己家了哦!


 13.jpg


不少人在使用酒店马桶时,会用纸巾或消毒湿巾擦拭马桶圈。这或许会让你感觉安心些,但事实上并不能完全解决卫生问题,准备些一次性的马桶垫也是有必要的,而且随用随扔也很方便。


14.jpg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一次性马桶垫可供选购,前段采用了加长设计,能更好隔脏。购买时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黏贴式而不是套入式的,不然在装座套过程中,你的手还是免不了碰到马桶圈。


此外,冲马桶时一定切记,要先盖上马桶盖!避免病毒的气溶胶传播,这就是第一条行为规范。而所有洗手间门把手、洗手池的开关,也都先用酒精喷雾或湿巾消毒,再去触碰。


3、便携毛巾和浴巾

 

酒店里看似雪白白的毛巾,并不代表干净。虽然说正规星级酒店的布草清洁是相对值得信赖的,但我在和其他人一起旅行过程,也亲眼见到一些朋友会将用完的浴巾铺在洗手间的地上吸水,后面又穿着鞋子踩了上去……见到此情此景后,作为一个真处女座,就不太放心使用酒店的浴巾了。


15.jpg


通常,我在旅行中会自带毛巾,但如果路途辗转,就会遇到毛巾晾不干、反而滋生细菌的问题。后来我发现一次性的压缩毛巾使用超级方便!


16.png


薄荷糖一样的小巧包装,放在水里3秒就展开,柔软亲肤不掉屑。


除了压缩面巾,也有一次性的浴巾供使用。行程中如果不换酒店,可以用两三天再更换。大家可以挑选天然植物纤维等可自然分解的材质,更亲肤的同时,也不给环境增加太多负担。


18.jpg



4、 一次性泡澡浴缸袋

 

出差工作一身疲惫,想泡澡却担心浴缸不干净?或是旅行度假住了很不错的酒店,大浴缸特别诱人,不好好泡个澡享受一下,未免过于可惜。但不论多豪华的酒店,外表看起来多么一尘不染,一想到有无数“前人”使用过,就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其实,有个神器可以解决你这种顾虑,就是“一次性浴缸袋”,从此便可以安心在陌生的地方享受浸浴!


19.gif


一次性浴缸套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先用花晒喷湿整个浴缸,这样就不会打滑,然后从浴缸边开始慢慢铺好,覆盖整个浴缸。现在市面上的浴缸袋都做得比较厚实,不用担心洗的过程中会破裂。


20.jpg


使用过后,只需把浴缸袋刺破放水,丢弃掉,够方便也绝对卫生。一次性泡澡浴缸袋是塑料制品,不太环保,但也是偶尔才会用上一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使用。


21.jpeg


5、终极法宝:隔离睡袋

 

洁癖者的最高阶操作,就是出门带隔离睡袋了!通常,我只会穿长袖睡衣裤保护自己,但确实有见过有皮肤敏感的朋友,带着隔离睡袋旅行。


22.jpg


隔离睡袋,其实就是两层薄薄的布,叠起来并不占行李空间,但能在酒店的被子和床品之间,为我们打造出一个舒适的“安全区”,用了它之后,再也不用跟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共用床品。


23.jpg


如果你懒得自己带睡袋,我也有个小提醒:很多酒店只会或更换床单被罩,而铺在最上层的床罩或床旗是不会更换的。这个玩意的作用,主要是很多人穿着外衣外裤,甚至是鞋子就上床,因此用来隔脏用的。而且,很多人睡觉时还会把它丢在地上。

 

所以,切记,如果你洗好澡又换好睡衣,就千万不要直接往上面躺了,真的不干净!


24.gif


当你备齐了以上这些法宝,跟朋友出门时绝对会收到“哇你可真处女座”的“赞叹”……但那又怎样!就算你入住的不是黑店,也保不齐有奇葩住客。成全自己的小洁癖,让自己玩得安心,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最后,希望大家再多一点耐心和坚持,等疫情结束后,愿我们能重新向远方出发!


 
  • 已有 1条评论
  • 回复
  • 玫瑰醋
  • 2020-05-09 14:25
  • 哇,这是出行必备得好文好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