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谈表】买了千元的交响乐门票,我究竟该欣赏些什么?

  • 作者: ctime表态网 2019-05-25
  • 评论 0
要会欣赏交响乐,首先还是得简单了解并接纳这种音乐形式。专业一点来说,交响乐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套曲,是与任意一种独奏、重奏、齐奏等相比,最为高级的一种演出形式。通俗来说,大家只需记住两个特点:大:编制庞大、气势宏大、声音包容性大;丰:变化丰富、乐章丰满、感情自由丰沛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房磊副本.png房 磊

小提琴演奏员,指挥,擅长跟表友谈音乐,跟同行谈玩表


█ 想象这样的一个画面:月色正好,晚风习习,你正了正特意打扮的领结和小西装,或是撩撩晚礼服的裙摆露出崭新的高跟鞋。你的手里紧紧攥着两张价格不菲的门票,今夜,和心爱的TA要去欣赏一次交响乐,一定要优雅得体,把握机会!


IMG_0785.jpg


然而,一场音乐会下来,你努力将迷茫的眼神化作深情的凝视,哈欠的口型装作陶醉的赞叹,却依然招架不住TA散场时的追问:“你觉得,音乐会怎样?”装逼的机会来了!可是,该怎么回答?


3960262-3466377699-oh-wo.gif

 很好?很响?很厉害?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这种尴尬的情况,意欲高雅,却出口无言。今天,我想以音乐工作者的身份,为各位表友支几个小招,让大家在音乐会现场,用最简单讨巧的方法轻松走进交响乐。

 

什么是交响乐?



IMG_0786.jpg



要会欣赏交响乐,首先还是得简单了解并接纳这种音乐形式。专业一点来说,交响乐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套曲,是与任意一种独奏、重奏、齐奏等相比,最为高级的一种演出形式。通俗来说,大家只需记住两个特点:



大:编制庞大、气势宏大、声音包容性大

丰:变化丰富、乐章丰满、感情自由丰沛


走进音乐厅


IMG_0787.jpg

洛杉矶交响音乐厅


有些朋友习惯于用评价一首流行歌曲的模式评判交响乐,常常以“节奏不带感”、“我从来没听过”等理由,先在内心与古典音乐制造了隔阂。同时,网络上的专业名词解释头头是道,但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开始“欣赏”一次交响乐。


谁说演奏开始你的欣赏才开始呢?谁说欣赏交响乐只能“听”呢?下面,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乐坛趣事与经典作品,你将了解到关于交响乐的方方面面。


1、阅读节目单


可别小瞧了这一个动作,小小节目单,可是隐藏了不少的重要信息在里头。


IMG_0788副本.jpg


这里用到“阅读”一词而非“浏览”,就是让各位先通过节目单,迅速了解到这场演出的阵容、内容和风格,尤其是本场的亮点,如果在演出前做到心中有数,音乐会过程中就能准确地投放注意力了。


1、乐团

交响乐团是整场演出的核心力量,想必各位听众决定购票赏乐,大部分缘于对这支交响乐团的肯定与崇拜。


IMG_0789.jpg

维也纳交响乐团


英国《留声机》杂志(Gramophone Magazine)2008年列出了全球Top 20交响乐团排行榜,为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多个“爱乐”王牌均在前列,但值得关注的是,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名列榜单首位,洛杉矶爱乐、捷克爱乐等乐团异军突起,亚洲乐团也挺进一席。


IMG_0790副本.jpg

当今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常有“the best/greatest”评选

 

在音乐的世界中,并不像体育竞技一般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一支交响乐团的价值也不单凭借名声来衡量。当你选择前来观赏演出,不妨先从这支乐团的介绍入手,发掘它最特别之处。一般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选曲都有相对稳定的风格,花三十秒钟百度一下,了解音乐就从演奏它的人开始了解。 


2、指挥


IMG_0791副本.jpg

奥地利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


如果说交响乐团是演出的核心,那么指挥就是核心的灵魂。指挥与交响乐团之间的合作许多时候是不固定的,就拿最广为人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来说,自1987年起,相邻两年不再会有同一位指挥登台执棒已经成为了这场庆典的一大亮点,每年因指挥人选带来的期待感便足以让世界瞩目。


IMG_0792.jpg

2019新年音乐会首次由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执棒

图片来源:维也纳爱乐乐团官网

 

尽管指挥与乐团的合作有可能只在极短时间内建立,但并不代表着演奏的质量会打折扣,恰恰相反,一个严格认真的指挥的到来,反而能让整个乐团更进一步。


IMG_0793.jpg

著名德国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


当你拿到节目单,不妨同样先了解一下本场的指挥,在演出时着重观察指挥与交响乐团的配合。若这次演出由一位指挥界的新秀执棒,那么让其崛起的闪光之处值得瞩目;若是重量级的指挥登场,那他背后的故事同样是很好的谈资。


3、协奏曲的主奏部


如果你欣赏的音乐会恰好会上演一首甚至几首协奏曲作品,那可谓是给观众们的一大福利了,协奏曲中主奏的表演将会是你不可忽视的亮点!


IMG_0794.jpg

朗朗与波士顿交响乐团


广义上的协奏曲实际分为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种,大协奏曲由一或多种独奏乐器组成一组;独奏协奏曲便顾名思义,只由一种乐器承担主演奏戏份。我们最常见的“整个乐团只是陪衬,光看着一把小提或者一架钢琴炫技”的就是独奏协奏曲。


实际上,任何乐器都能担当主奏角色,而且协奏曲都将给予其演奏“华彩”炫技的机会。倘若你将欣赏的演出有与众不同的协奏曲,主奏乐器越少见,说不定能带来越大的惊喜哦!


IMG_0795.jpg

毛里西奥·卡赫尔的《定音鼓协奏曲》结尾,演奏者被要求一头扎进鼓里

 

2、聆听曲目


演出正式开始了,音乐厅里观众们屏息凝神,阻断了交头接耳的空气只有乐音充盈其中。然而对你来说,现在就只剩你一个人独立理解揣摩了!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交响乐仿佛一篇空白的文章只给出了题目,余下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IMG_0796.jpg


下面,我想分享三种角度给大家参考参考,让大家能对曲目本身产生一些共鸣。


1、不同体裁,不同思路


交响曲


Tips:按“快-慢-诙谐舞感-快”模板揣摩作曲家的心灵波澜


一种最为古典、保守的交响乐体裁,它的命名也以《XX交响曲》直白体现,也是作曲家巨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的拿手风格。交响曲通常以四乐章为格式:快-慢-诙谐舞感-快,观众情绪按照这一模板呼应即可,乐章与乐章之间不用鼓掌。


IMG_0797.jpg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九部交响曲


交响诗


Tips:为音乐故事增加曲折离奇的情节,尽情体验天马行空


由李斯特创立的标题交响乐,即每首单独的曲目都有一个小题目来解释作品内容。交响诗根据历史、神话、诗歌、戏剧或个人情感意图来创作,常常具有立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听众可在其创作取材的故事框架下展开自由想象。著名作品有李斯特的十三首交响诗,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圣桑的《骷髅之舞》、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等。


IMG_0798.jpg

詹姆斯莱文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交响音画


Tips:放松身心,在音乐中体验一段悠闲游览的时光


用以描绘一组静物、一片风景等具有画面美感的作品,“用音乐来绘画”。听众同样可以自由想象画面,但相较于交响诗平静、惬意许多,能轻易体验到在漫步、游览、眺望的感觉。著名作品有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等。


IMG_0796.jpg

Sir Georg Solti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组 曲


Tips:跟随音乐想象对应的情节画面,缅怀它曾陪伴你的美好时光


组曲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乐章所组成的器乐套曲,虽然是最古老的一种器乐套曲形式,但它反而经常被运用在最受欢迎的戏剧、歌剧、舞剧、电影等第二种艺术形式中。可以说,人们许多耳熟能详的“主题曲”,往往是为某部作品创作的组曲片段,一部优秀的电影、剧目,一定离不开优质的音乐创作。所以,当你觉得某支乐曲十分熟悉却总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时,不妨体验一下组曲带来的亲切魅力。著名作品有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约翰·威廉姆斯的《星球大战》组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天鹅湖》和《睡美人》组曲。


IMG_0800.jpg

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行星》组曲


序 曲


Tips:享受大幕拉开的震撼感,尝试找出主角的旋律,在片段的频繁变换中感知各幕故事走向


俗称“开场音乐“,呈现于歌剧、舞剧等拉开大幕之前,总领式的概述全剧的场面、情感,引出主角的音乐旋律,是整部剧作的精华浓缩。序曲较少单独创作,它常常是一部宏伟巨作最好的名片。因此,当你欣赏一首序曲时,可以清晰地预见后续庞大的故事图景,拥有相关原作赏读经历的观众,则能轻易被撩拨心弦。著名作品有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猫》、《艾薇塔》等剧作序曲。


IMG_0801.jpg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舞 曲


Tips:关注欢快的舞蹈节拍,结合该曲目创作的民族背景了解各族风采


顾名思义,舞曲创作原本就是用于节日、宴会等欢庆时刻作为舞蹈的背景音乐,尽管舞曲本身主要功能是为舞蹈提供拍点节奏、渲染气氛,但其本身的音乐价值也不容低看。著名作品有大小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系列(《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等),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乔治·比才的《法兰多拉舞曲》,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等。


IMG_0802.jpg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协奏曲


协奏曲就是给个机会让主奏与乐团battle,这和拳击的观赏性相似,但在作曲家笔下,这种竞争是和谐的、暗中呼应的。上一部分已经提到你的重心可以放在主奏乐器上,但在曲目开始时乐团将先展现“呈示部”引出主奏,也许篇幅较大,因此,你也不必急着问:“那人站着不动那么久是不是罢演了”。著名作品则非常非常多出自“协奏曲狂魔”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IMG_0803.jpg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2、抓住小动机


若要从乐曲创作的角度欣赏交响乐,专业名词不胜枚举,但这里特别想和大家介绍“动机”这一概念。它是一部作品中最小的单位,是全曲中很有标志性的一个特殊节奏型,具体讲,就是在欣赏过程中让你产生点点躁动,隐约觉得情感要开始变化了的小音符。


IMG_0804.jpg


有趣点说,如果把一曲交响乐比作一个人的全身上下,动机可以说是这个人脑子里的“小九九”、一句腹诽。和音乐主题的直言不讳相反,动机会在一部交响乐中冷不丁地闪现几次,一旦你能捕捉到,那么会顿感妙趣横生。

 

3、你的第一感受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部交响乐作品,两个观众即便学到的解读套路都是一样的,也总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联想。所以,在单纯地“听”完交响乐作品和别人谈起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直白地阐述最真实的想象。毕竟,音乐是情感交流最美妙的工具。

 


3、观赏舞台


在介绍如何观赏舞台上各部分的表演前,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交响乐团的编制和乐手的具体位置,更多情况下,为了音色协调,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这类木管乐器会在管乐声部的第一排,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这类铜管乐器在管乐声部第二排。


IMG_0805.jpg

洛杉矶交响乐团


具体每件乐器对应什么音色,大家可以具体参见普罗柯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尽管这是一部哄孩子开心的作品,但它很巧妙地为多种乐器分配了对应的动物角色,对于想明确分辨音色的听众来说,这是一部一目了然的入门作品。


IMG_0806.jpg

《彼得与狼》中各乐器“扮演”的角色


更高阶的入门作品则推荐本杰明·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团指南》,作曲家让每种乐器都上演一段豪华秀,配上解说词,能让你循序渐进地了解每种乐器是如何在交响乐中交织呈现的。


IMG_0807.jpg

《青少年管弦乐团指南》

 

1、观察演员


尽管交响乐听的是音乐,但指挥和乐手的自然表演同样精彩,而且出于观赏性与娱乐性考虑,他们的动作往往会进行夸张,甚至在节目排练时就设置了趣味的环节。


IMG_0808.jpg

卡拉扬因其独有的指挥风格而被乐迷称为“卡厨”


观察指挥。TA的风格是活泼轻快的,是沉稳严肃的,还是激情四射的?指挥有时攻于细节,即便是手指尖也会在出现极轻极细腻的音乐颗粒时做出“捏住”的手型,指挥棒在手中如同灵巧的绣花针,在这匹音乐绸缎上精工细作;而一转眼,在下一段落则开始锻造场面,浑身上下都充注着激情,手起手落,将一波波的浪潮送向舞台。即便你对整场音乐会一脸迷茫,跟着指挥的情感起落走,是绝对绝对不会出错的。


IMG_0809.jpg

2009年,古斯塔夫·杜达梅尔指挥洛杉矶交响乐团

(图片来源:洛杉矶时报)

 

观察乐手。音乐由心底向外流淌而出,乐手们陶醉的神态也并不都是浮夸刻意的,情感起伏一致反而非常利于整个乐团的凝聚。此外,各个声部首席的solo同样是一大看点,例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结尾,首席小提琴的solo长达近3分钟,光是最后结束音长音“Mi”,即便在不同乐团的演奏风格下,也至少要保持20秒以上的延长。


IMG_0810.jpg

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有些演奏还会要求乐手们根据节拍从椅子上弹起来或大吼一声。而演出结尾,若指挥呼吁观众拍手打节拍与乐团互动,大家就尽情享受这最后的狂欢吧!

 

2、观察特殊配器


上面我们展示了乐团的基本组成乐器,但个别作品出于对视听效果的独特追求,会额外加入千奇百怪的元素。


IMG_0811.jpg

音乐家安德鲁·韦伯


最常见的“应援嘉宾”尚且还算真正意义上的“乐器”,这在百老汇的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就拿安德鲁·韦伯的音乐作品来说,前期的《歌剧魅影》、《猫》的创作也不过是加入了架子鼓、萨克斯等特色乐器,到了《歌剧魅影2:真爱不死》的创作,电音、爵士等元素已经汹涌而至了。


IMG_0812.jpg


而天马行空的作曲家又怎么会轻易放过“配器”这一块展示脑洞的领域呢?只要能让演奏效果达到极致,任何道具皆可以被搬上舞台。莱罗尔·安德森的《打字机》将老式打字机的标志性声音用作节奏,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在户外演奏会使用真正的大炮,现代主义作曲家安迪·秋保《乒乓协奏曲》则将整张乒乓球桌搬上舞台。


IMG_0813 2.jpg


《猫和老鼠》可以说是一部很棒的交响乐启蒙作品了,有心的人都会发现,每一集根据剧情而创作的交响乐配乐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万能指挥家》一集更是借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夸张地还原了音乐会现场。


IMG_0814.jpg

 "猫儿协奏曲"(The Cat Concerto)一集中汤姆与乐队为观众演奏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而在现实中演出《猫和老鼠》主题音乐,又会用到怎样奇葩的道具呢?打铁、玩水、摔碟子、捏气泡袋、打发令枪,还有打呼噜、吹口哨、学狗吠……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什么交响乐团做不到!

 

所以在演出中,特殊的音响效果是千万不容错过的,即便只是加入一支低音黑管或短笛,甚至只是给乐器加上弱音器,都值得细细品味它带来的特殊效果。

 

最后,希望下一次走进音乐厅,你能在交响乐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微信solgen-03.jpg

 
  • 已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