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观看视频 ↓↓↓↓↓ 效果更佳<
01 新包装,桌搭好物
首先,今年的新品都更换了包装盒,它整体的概念就像一本书。
蓝色缎带上有一个和万宝龙书写工具的笔尖造型一致的小书签。
打开包装盒,布局比较简约,上盖夹了一张无氧证书,证明这块表是 Zero Oxygen 的腕表,证书上还有制表师手写的腕表编号。
然后把左边的织物袋拿出来,网眼的快干面料,和潜水表很搭。
那其实织物袋和随附的表枕可以组成一套便携表袋,旅行的时候这样收纳就不太占地方,整个风格也很随性,运动表就该这样。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质保卡,被放在了腕表下面。
包装内容就是这样,等于是每块表都送个便携表袋,而整个包装其实也不会被浪费掉,你可以把它当一本书塞在书架上,或者储物柜上,为自己的小世界增加一点氛围感。手表的包装盒一般来说拿回家就很难处理,没用,还占地方。我希望大家都向新的冰川腕表的包装学习一下,给包装盒也找点发挥余热的空间。
02 小尺寸、全线无氧、晕染新表盘
进入正题,说表说表。我们“诚邀”A哥去看的两枚都是38毫米的冰川,这个小尺寸在之前的系列里从未有过。那它的表耳跨度我实测下来是48毫米,整表厚度12.3毫米,防水300米。尺寸小了,在我的手腕上是这个效果,大家觉得如何呢。反正还是老样子,它有钢链和橡胶带两款,橡胶带会更加强调表耳的存在感,48毫米的表耳不算短哦,买哪一款的时候建议把这个也考虑进去。
然后另一个很重要的升级是,今年新的冰川腕表都是无氧的,哪怕是38毫米的这些。那去年的话,只有4810米深潜腕表才是无氧,今年普及到新品全线。“无氧”就是把表壳里的氧气抽走,替换成氮气。好处是,腕表不会因为气压和温差而导致表镜起雾了。我原来觉得登山运动会比较能发挥无氧的价值,从山上下来是容易有起雾现象的。但万宝龙告诉我,他们的 Mark Maker——William Trubridge 说,潜水时表镜一样会起水雾。所以“无氧”对于“潜水表”来说同样很实用。
而且,如果你是之前买过万宝龙冰川系列或者1858系列潜水表的话,可以进行无氧处理,升级成无氧腕表。今年6月30日之前到指定店铺就可以升级。
那表盘这边依旧是特色的冰川纹,不以光滑取胜,看上去有点像陨石盘。做这样一个表盘要30天时间。还好同时有很多表盘在一起做,否则价格我估计买不起。今年的变化在于,做出了晕染的效果,四周加深,比之前的冰川有更微妙的变化。
然后单向旋转表圈,铝合金材质。如果你要陶瓷表圈的话,今年其他两款新品“冰川白”和“冰岩灰”都是,只有冰蓝盘是铝合金的。
翻到背面,激光雕刻的3D立体图案,其中的潜水员据说比冰川系列从1858当中独立出来以前,要大了一点……他发育了。
03 机芯&能快调长度的橡胶带
表带这边,谁也没想到,居然这才是重头戏。先讲钢链,它和之前其实差不多,有快拆、有长度快调,一切都很好。
那橡胶带居然很有想法,也有快调长度的功能,作为橡胶带来说非常罕见!表扣上有个单边的小按钮,按住以后就可以调整表扣的位置,调整幅度差不多是一个孔的距离。别家有些橡胶带甚至要设计成一剪刀下去就后悔莫及,没有后悔药的状态,万宝龙相比之下就良心很多。
然后它是两个扣眼的设计,这样就不太会有扣眼滑出来、表扣误打开的问题了,很安全。最后,表带内部现在有了凹凸的棱线,灵感源自于冰川的纹理,去年的款式都没有的。那摩擦力就大了,腕表会在手腕上更加稳固,而且手腕不会感到闷。当然,橡胶带也有快拆,很方便。
最后是机芯,老样子,还是 MB 24.17,它是基于 SW200 的作品,非常可靠并且易于维修,从这个系列还是1858系列的一部份起就一直在用。
04 看完,考虑送女儿一支
然后整体显然是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的,光看无氧概念,只有万宝龙这里才能体验得到,甚至之前的入门级冰川都是没有的。所以今年新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很多,而价格呢……它们比几年前系列诞生时贵了大概2,000元左右……我觉得同价位有些品牌每年调价可能就差不多是这个幅度了。
那最后有请A哥来谈谈他的看法。
A哥:“佩戴效果是,38毫米比较中性,适用的人群会更多。还有,无橡胶不时尚。它不需要剪橡胶带,或者搞得很复杂,就可以轻松调节。然后旧款也能升级成无氧,说明品牌对自己有要求。一定要对自己有要求,你才能做得更棒。再听到价格也很甜蜜,所以我自己认为这个表非常棒。我女儿上大学说想要一支表,我觉得可以考虑这支……难怪我们主编说‘A哥,你一定要去看一下万宝龙今年新出的冰川潜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