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课堂】表圈学历证书大起底!

  • 作者: ctime 2020-04-09
  • 评论 3
天文台表就是最高标准吗?是不是没有天文台认证的腕表就不够精准?其他品牌的认证标准又是怎样?它们之间的检测标准又有哪些区别? 表态课堂告诉你答案!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编者按:判断一枚机械表机芯好坏、走时精准与否,普通人如果没有专业的测试条件,如何证明?答案可能是和各大企业里HR对于面试人员的基本需求一致:看证书。没错,如果一枚腕表在出厂时自带一张可以证明自己“学霸”身份的学历证书,那自然会是它出现在消费者手上的一块“敲门砖”。而在业内的这些认证中,我们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分别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品牌独立认证以及由几大品牌联合发起的联盟认证。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不同的认证都包含哪些内容?各大品牌的认证标准又是怎样?它们之间的检测标准又有哪些区别?今天的表态课堂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能证明自己“学霸身份”的认证标准,看看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少。


瑞士天文台认证 (C.O.S.C.)


在业内最普遍认为的权威是瑞士天文台认证 (C.O.S.C.),合格的手表往往被称为Chronometer——天文台表。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COSC准确翻译为瑞士官方天文台检测机构,它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因为这个机构负责发证书,所以坊间一般把COSC称为瑞士天文台认证。


001. COSC Logo.jpg


COSC创立于1973年,而今天广为人知的“天文台表认证标准”从1976年开始,所以怎么算,也不到半个世纪。在此之前时计也是有天文台认证的,而且确实是瑞士纳沙泰尔、日内瓦,英国KEW,法国贝桑松,德国格拉苏蒂等这些天文台在做这个事情,属于天文台自己的创收项目。到1973年,瑞士业界统一了标准,由总部在拉绍德封的COSC进行,机芯整批认证,这里有3个点,第一是机芯认证,为以后整表认证埋下了伏笔;第二,没有打磨和防磁方面的认证,也为以后各个品牌推出自己的认证埋下了伏笔;第三,不是天文台竞赛,切记,所以整批整批的搞,劳力士百年灵是全部机芯都送去认证,沛纳海欧米茄萧邦天梭美度等这些大牌子不是全部认证,不过也是认证大户,差不多占到COSC认证的九成左右。


001.1 ChronometreZenith53.jpg

真力时的COSC认证


天文台认证的机芯日差在-4秒~+6秒之间,这个表友们早已耳熟能详,认证是一张A4大小印刷精美的证书,有些品牌的腕表附带这个证书,有些没有,只是厂商自己注明都参加了什么认证。按照COSC发布的报告,现在每年通过测试拿到证书的机芯在220万枚左右,已经蔚为大观了。


001.2 COSC-certificate.jpg

COSC证书


另外不是那么广为人知的是,COSC也有石英表的认证,当然精度高出几个数量级,每日误差在-0.07 到 +0.07之间,实际上和业界的朋友交流,这些朋友坦言,很少有客户会关心石英表的精度问题,石英表被关注的主要是电波对时的技术问题,还有电池性能方面的问题,石英的高精度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一个天文台认证作为卖点力度实在有限。


 DKD 德国天文台认证 


这是业界非常小众的一个认证,但和COSC一样,也是属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发起的认证——来自1977年由联邦德国经济部建立的德国校准服务局,2011年起由联邦物理-技术署接管,成为其下属机构,位于布伦瑞克(数学巨人高斯长眠在这里)。此一认证通过与格拉苏蒂原创的合作而广为人知。尤其是新款参议员天文台推出的时候,DKD认证,也就是德国天文台认证成为其卖点之一。实际上DKD执行的ISO 3159与COSC别无二致,都是5方位,每日平均误差-4到+6秒。


009. DKD 证书样本 muster-dkd-kalibrierschein-fa-1-4-r-endmaae-bosch-kalibrierdienst.jpg

DKD证书


010. DKD认证格拉苏蒂参议员天文台.jpg

DKD认证格的拉苏蒂参议员天文台


劳力士超级天文台认证


劳力士来说,拿到COSC只完成了一半,劳力士自己对机芯还有进行进一步的7方位调校,以模拟人手佩戴的方式再折腾24小时,然后才算修成正果(可能比COSC是5方位,3温度,15天简单,当然啦,已经通过COSC了,所以可以简化一下),这个时候精度达到日误差-2/+2秒。这个误差可以保持多久?以前和圈里的老炮交流,有些人曾经创造过戴了20年从未洗油的记录,精度依然不错,这种傲视群雄的实力今天也令人肝颤。


002. 1rolex-superlative-chronometer-certification.jpg


这个劳力士超级天文台认证,全部劳力士腕表都有,标志就是那个绿色的封印,按照新政策,还有5年质保。当年笔者得到自己的第一块劳力士的时候,这些挂牌什么的都像吉祥物一样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这种心情只有表友可以体会。


积家1000小时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这里并不对各种标准进行排名,只是尽量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没有暗示哪个标准更胜一筹的意思。积家历峰集团属于无可替代的技术顶梁柱,所以推出的标准也有风向标意义。这个1000小时测试开始不是用在所有的产品之中,只是大师系列才有,通过这个测试的作品,都有制表师在表壳内侧的签名,含金量自不用说,类似AMG等豪车的发动机签名,绝对是满足的巅峰。不过2003年以后积家所有产品都要通过这个测试,品牌整体的提升自不待言。


003. JLC_1000_Hours_Control_2_560.jpg



004. JLC_1000-Hours-Control-Tests_560.jpg


积家1000小时测试的亮点在对整表进行测试,除了6方位一类的精确度测试,还有防水,微小震动,甚至工艺等很有针对性的内容,整个过程长达40天(1000小时),所以喜欢传统风格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积家,这个颇有学者之风的品牌。


005. JLC_Master_Control_Calibre-889_560.jpg


万宝龙500小时测试


万宝龙为德国品牌,不过表是在瑞士Villeret完成,其实就是美耐华(Minerva)啦,也是一代枭雄。掐指一算,500小时就是20天,是同一集团的积家1000小时的一半,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品牌定位不同,万宝龙低端一些所以测试减半的意思。这个500小时分成5个阶段,4小时上链性能和组装检验,80小时的持续精准度测试,336小时(14天)的功能控制(就是模拟佩戴状态),80小时的整体性能测试(全部功能测试,对万年历一类的复杂功能很有挑战性),最后是2小时防水。只是对于资深表友来说,万宝龙的美耐华基因才是真爱所在,而非一个锦上添花的测试和认证,对不对?


006. Montblanc-Heritage-Chronometrie-Collection-2018-Collection.jpg


欧米茄至臻天文台


这是业界很新的一个认证,迄今为止还不到10年,是品牌与瑞士联邦计量科学研究所合作的结晶,于2014年推出,同时还有按照这个新认证推出的一款作品:至臻天文台。这个测试包括八项测试,其中的亮点颇多,首先是15000高斯的防磁性能测试,这个绝不是品牌的噱头。对于高防磁性能,最近30年愈发显得重要。影音设备,各种电子设备,手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这些磁源让人防不胜防,加上各种磁源还经常是叠加在一起,还有无处不在的电磁波,比如无线网的电磁影响等等。现在因为磁源太多,磁环境复杂,很难保证机械表不会被磁化。高防磁性能是制表业与现代技术共同进步的标志之一,15000高斯的防磁性能是整表而非机芯,所以通过测试的腕表基本上胜任目前可以遇到的各种复杂磁环境了。


201810121539335223205.jpg

位于磁场环境下的腕表


时间经典测试有个6方位,比COSC多一个方位(表把向右),方位每60秒变化一次,由专业设计制造的摇表机完成,完全模拟日常佩戴时的情景。参与这个测试的腕表,前提必须是机芯通过COSC的测试,通过至臻天文台测试的腕表精度达到每日0至+5秒。


f6edde71c3aa4105a9882a1a0505e2df.jpeg

至臻天文台认证的防水测试


此外还有一项测试,腕表在100%与33%动力储存之间的走时误差,也就是在满弦和接近空弦时的“落差”变化时走时精度的变化。过去因为材料的限制,这个“落差”导致的走时精度的变化可以很显著,所以高级制表会有恒动力装置的设计,现代制表业通过材料的提升,“落差”的影响已经缩小了,通过欧米茄测试的腕表,佩戴者基本上不用再考虑 “落差”问题。另外这个认证是对外开放的,并不是品牌的专属,某种意义上,也有引导制表业发展方向的作用。


007. Omega-METAS-Master-Chronometer.jpg


Grand Seiko Standard


精工GS是否可以代表日本甚至亚洲制表的最高水平?估计这个话题可以热议一阵子,GS确实是高水平的,“东方劳力士”,“日本劳力士”或者“精工劳力士”的说法已经给予了GS肯定。美学意义上,已经有点欧洲同行的感觉了,只是见惯了瑞士制表以后,再看精工,实际上二者味道还是有不同,这里不多说了。Grand Seiko Standard测试为13天,6方位调校,日误差在-3 to +5之间,高于COSC,不过GS的买家应该更加关注GS的工艺和线条,还有漂亮的蓝钢表针,至少笔者是这样。


008.grand-seiko.jpg


另外还有一种,既不属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也不属于某一品牌独有,而是几大品牌联盟的认证。这类认证是有壁垒的,“外人”其实无法踏进门的。这里面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日内瓦印记和弗勒里耶认证。


日内瓦印记


天文台认证主要是针对手表的走时精度,而对于手表制作工艺的标准来说,日内瓦印记应该是声名显赫的不二法门。它主要是针对机芯零件,比如夹板、齿轮、螺丝、轴孔,都必须满足相应的打磨、抛光和倒角的工艺标准。符合日内瓦印记要求的机芯,都会在腕表上刻有“鹰与钥匙”徽章。但仅有少数设置于日内瓦的制表厂有资格申请此认证,所以说日内瓦印记其实也算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物。即使工艺再出色,如果没有“日内瓦户口”也是无法获得印记的。百达翡丽江诗丹顿萧邦 卡地亚等品牌都曾拥有过日内瓦印记。


1591597839458.jpg


只不过,与COSC一样,随着技术的发展,总会有品牌不满足于外界标准,寻求更高的技术标准,来展现品牌自身的价值。于是2009年百达翡丽宣布弃用日内瓦印记,进而使用更加严苛的百达翡丽印记(PP印记)。PP印记适用于即将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腕表,而非最终成品的某些部件。以动态形式直接测试成品腕表,更能反映出真实佩戴情况下的走时精度。


 弗勒里耶认证 (QF)


QF认证由2004年成立的Fleurier Quality Foundation颁发,基本上就是萧邦系的品牌在使用,包括萧邦,播威和帕玛强尼(切记这个P是帕马强尼,不是沛纳海,两个集团的,不会搅合在一起),所以关注的人很少。这些机芯首先通过COSC认证,然后在Fleurier Quality Foundation进行测试,2004年左右推出的时候,在业界颇为引人注目,整个测试标准和内容的介绍文档大概22页,笔者还花了几个下午认认真真的研究了一番,亮点是精度和整表模拟佩戴测试。精度是每日误差0—5秒之间,严苛什么的形容词就不用了,本来就是顶级小众,尤其是帕马强尼,简直媲美至尊,以后手头宽裕了一定入手几只。


011. 几种认证对比.jpg

各大认证的对比


今天很多媒体每每喜欢用严苛,严格,苛刻等字眼来形容天文台认证,而今天的技术加上一点耐心进行调校,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难达到,而且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未来机械表的精度还会有很大提升,到时候这个COSC或者ISO 3159毫无疑问要升级了,否则大家都达标,认证旨在提高质量的导向会变得毫无意义。


 
  • 已有 3条评论
  • 回复
  • 小时光
  • 2020-06-08 14:22
  • 感觉来到了学霸的世界,认证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
  • 回复
  • 走开,路过
  • 2020-06-08 14:34
  • 我觉得腕表认证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因为普通人戴表一般不会接触极端环境。
  • 回复
  • Lance
  • 2020-06-12 14:28
  • 这是个比证书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