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说表】不是瑞表买不起,国产“钛”有性价比!让打工人也玩得起高端计时表,这块表做到了

  • 作者: 张工 2025-05-20
  • 评论 0
腰斩的畅快感

*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这两年新入坑玩表的人那可是比我当年要幸福多了,那个时候能买个 ETA2824 就知足了好吗,更别说什么追针计时表。去年海鸥的追针计时居然标价两万多而已,几乎是瑞士产最便宜的追针计时表(貌似是 SINN 910 周年纪念款,5,500瑞郎,限量300枚)再腰斩的程度,那就很厉害了,甚至海外也在讨论。


Xnip2025-05-19_11-55-10.jpg
海鸥表飞行系列双秒追针计时码表

表壳:五级钛金属表壳,蓝宝石玻璃表镜,透底

尺寸:42.5毫米×16毫米

防水:50米

机芯:海鸥ST1961追针计时机芯

动储:45小时

振频:21,600次/小时

表链:牛皮表带

售价:23,800元

限量:500枚


所以它到底有没有很超值?适合哪些人?接下去几分钟听我闲扯一下我的看法。


>观看视频 ↓↓↓↓↓ 效果更佳<



01

基本配置


这块表虽然零件很多,但份量实测下来只有72克,真的很轻啊。因为它居然采用五级钛金属表壳,放眼正装表,这样做的并不多。表耳跨度实测49.5毫米,厚度16毫米,有点厚。不过没有追针功能的海鸥 1963A 的厚度也到了14.5毫米,加了追针以后,这点差距倒并不过分。


Xnip2025-05-19_11-56-06.jpg


然后它具备50米的防水能力。表盘设计经典耐看,时标经过黑抛,某些角度下完全黑色,对着光线又可以看到指针烤蓝的效果。然后按钮上的花纹丰富了侧面的观赏性,在这些小细节里是可以体会到一些趣味性的。


Xnip2025-05-19_11-56-58.jpg


接着是重点的 ST1961 机芯,它是在 ST1901 计时机芯的基础上增加追针模块,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ST19 这个系列最早是计时名家 Venus 的 Calibre 175 ,被我们买下版权以后的国产化版本。Cal.175 当时很多表款都在用,很棒的机芯,所以当时我们自己能做,对于国产钟表是很重要的进步。


Xnip2025-05-19_13-48-41.jpg


现在 ST1961 依然是水平离合导柱轮的计时结构,叠加一套凸轮形式的追针模块,动储45小时。注意,它没有停秒功能,调时间的时候,小秒针是一直在走的。机芯的打磨水平高于我的预期,连倒角都有,日内瓦纹也不是很工业很僵硬的感觉,视觉上自然舒适。杠杆从反光效果可以看出表面有些微的弧度,不是彻底平直,但这个价格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23,800元,限量500枚。


Xnip2025-05-19_11-58-43.jpg



02

喜欢的长项 & 两点遗憾



这块追针计时卖两万多,如果和瑞士表比的话,价格真的很有吸引力。但海鸥没有追针功能的计时表其实只卖5,000多元,多个追针,价格为什么就敢蹭蹭往上涨?原因在于某种程度上,一块追针计时表就是两块计时表合二为一。追针计时就是有两根计时秒针,可以测量两个同时开始的事件,只要其中一个事件持续不超过60秒,那测量结果就是很直观的,一目了然。如果两个事件都超过60秒怎么办?那你可能需要朗格萨克森三重追针——连计时分针、计时时针都是两根的高级作品了。


1747633393697.gif


在追针计时表发明以前,要满足类似的需求,你需要两块计时表,操作起来还是很别扭的,现在科技大爆炸,一块表基本能当两块用。那只要增加的厚度还在你的接受范围里,当然能买追针就不买普通计时啦。


9950.jpg


另外,结构上它也比普通计时复杂很多,它需要额外的齿轮、杠杆、夹钳、弹簧,来停止第一根计时秒针,或者让它追上第二根计时秒针,让它们合并起来。所以很多品牌认为比起陀飞轮,追针计时才是真正的复杂功能。那海鸥这部分做得如何呢?它的普通计时是水平离合导柱轮,而追针计时是用凸轮来控制的。品牌说这是自主研发的追针机芯,但这个结构还是让我想到1993年万国的 Doppelchronograph,那是一块被业内评价为“找到了一种简洁的新结构来控制追针功能的启动和停止”的作品。


Xnip2025-05-19_13-46-32.jpg

红色高亮部分的追针模块还是非常相似的


后来它的设计师 Richard Habring 在自己的品牌上依旧采用类似结构。他的追针计时表卖7,000欧元,已经很香了,那现在海鸥只卖一半的价格,我能确认的只有人工成本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他的需要时间才能验证了。


Habring2-Doppel-Felix-split-seconds-doppelchronograph-review-8.jpg

HABRING² 的 Doppel-Felix 追针计时表


其实我真的挺喜欢海鸥这块追针计时的,这块是新表,现在它按钮的手感柔和,但依然非常明确,很舒服。水平离合结构,计时开始的时候概率上有可能碰到指针抖动,但我运气比较好,试下来没碰到过,指针抖动对我来说也只是“特征”,而不是“缺陷”。而且水平离合,两个轮子接上的过程你可以看得到,这点比垂直离合更有观赏性。


1747633065967.gif

水平离合还是挺有观赏性的


它的计时秒针在归零的时候,会有比较大幅度的晃动(特别是计时累积到30秒左右的时候),因为它用了偏软的归零弹簧。这也不属于缺陷,反而我觉得还挺有表现力的,就像藤原拓海开着 AE86,好像马上要坠崖了,结果一个飘移拉回来,很带感有没有!


1747633885338.gif

视频和GIF因为帧率关系,晃动幅度体现得不是太到位


如果这块表没有下面这两个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那我真的是挑不出毛病了,两万多块钱,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第一个问题,它增加的追针结构把擒纵系统给挡住了,我看不到摆轮和游丝,这可是整块表最具动感的部分,非常可惜。


Xnip2025-05-19_13-54-18.jpg


第二,我观察下来机芯和表底盖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是否有余地把表壳再做薄一些?但品牌告诉我,机芯的某个最高点已经很接近底盖了,没法再薄。那我希望今后能用其他方式来改善一下厚度。我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Xnip2025-05-19_13-55-35.jpg



03

上手 & 总结


上手方面,因为它是一块非常传统的计时表,所以大家看数据就能有比较靠谱的判断。它正面看确实是挺大的一块表,虽然用箱式表镜可以让侧面看起来不那么厚……但还是挺厚的!我真的骗不了自己的眼睛,除非多喝了两杯。


3333.jpg


它的上手效果是很容易预期的,唯一特别的是重量出乎意料的轻,五级钛金属表壳还真的是效果显著。如果你要份量感,那说不定后面会有钢的或者金的。我相信用金壳,价格也不过和瑞士产的入门级差不多而已。


最后总结一下。这块表是用合理的人工成本、合理又简单的结构方案来实现了通常认为非常高端的追针计时功能。我个人不相信任何产品在定价上会有超级良心、出血大甩卖的事情存在,如果价格低,那就有价格低的理由。这块表至少各方面都让我感觉很愉快,没有意料之外的低配置出现,整体很扎实。


如果你碍于预算,所以今后的买表计划里面没有瑞士大品牌的追针计时表,那用海鸥这块其实足够满足你对追针计时的大部份期待了。


Xnip2025-05-19_14-01-59.jpg



 
  • 已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