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两小时,吃面十分钟!全球最便宜米其林一星探店记……
1回复

排在我前面的大爷捧着手机看完了一集古装戏,打开了下一集,还是带弹幕的,排在我后面的两位姑娘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排队的盛况,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评论,在没有空调的新加坡大华餐室,我已经站了一个多钟头了,天有点热、脚有点酸、心情有点沮丧,而队伍没有挪动超过一米……

这就是去年七月评上米其林一星后,被誉为“全球最便宜米其林餐厅”的大华猪肉粿条面的日常,一个多礼拜前,轮胎人刚刚发布了新一年度的指南,它稳稳保住了一星评级,蛮好,招牌不用换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大华都不能算是一家餐厅,它只是组屋底楼餐室的一个档口,与隔壁食铺共享餐桌与洗手间。

望着邻居家每日大排长龙,隔壁的Happy Chef大概不会很happy。


食铺虽简陋,但历史悠久,1932年潮州董氏在“吊桥头”附近开出大华,以肉脞面闻名狮城,2004年搬迁至此,盛誉不衰,终获米其林加冕。

1988年的老照片上,年轻的董再盛拥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是父亲的帮工,如今在面档里掌勺的他年逾七旬,已然是大华的定海神针,下起面来如行云流水,烫粿条干净利落,干拌面苍劲有力。

显然董老板没有考虑过增添炉灶和人手来加快出菜速度,大华的每一碗面都决绝地出自一人之手,鉴于绝大部分客人都会选择粿条和拌面这一干一湿的经典搭配,算下来需时三五分钟才能送走一位客人——若是有人一口气点上七八份打包带走,可以从后排客人那儿感受一下什么叫目光如炬。


我们是卡着大华的开门时间准时来报道的,没想到啊,他们家还有一个提前启动的叫号系统:早上七点半开始放号——所以当我们九点半站定排队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二十八位客人了……

我拦下一位率先吃到面条的幸运食客问:“您几点钟来的呀?”

他答:我八点不到就来拿号啦,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刚刚好轮到哈哈!

队伍一旁糖水铺的老板娘安慰我:你们今天算运气好的了,平常排三个钟头都正常的呐,评上米其林就这样咯!

我猜她应该蛮开心的,排队的食客口干舌燥,从她那儿买了不少冰镇饮料,这里还供应简餐,塑料罐里倒开水,烫五分钟就成了溏心蛋——这是我看到的最淳朴的慢煮技术了。


大概数完十八个蛋蛋后,我们终于向面档靠拢,吹不到过堂风了,取而代之的是厨房里扑出的热气,站了快两个钟头,人有点晕,我呆呆地看着老爷爷下面:

哦,肉片、猪肝原来用滚水一烫、泛白就好,锅里添加的是猪肉和大骨的毛汤,浇头里计有扁鱼干、小肉丸、紫菜和潮汕扁食(类似小馄饨),自制拌料四样:酱油、香醋、猪油和辣酱……

五、四、三、二、一!

终于轮到我们了!经历太过漫长的等待,反而生出巨大的虚空,我梦游似的,端着一盘米其林级别的美味,来到户外的餐桌,找准机位拍照。

粿条汤

干拌面


如果你问我:这猪肉粿条面的味道怎样?

老实讲,我等得太久,当时人已傻……


这一餐“米其林”,我跟猪头两人耗费十二新币,折合人民大概六十块,在我们的摘星之旅中确实算得经济实惠,但是请问,时间值多少钱?

我要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排队吃另一家平价米其林香港油鸡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