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2回复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撰文:顾甦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一个国,两个工坊!

SEIKO(精工)作为一家日本的传统株式会社,经营的门类众多,产业链庞大,既能生产几十块钱的石英钟机芯,也有Grand Seiko这样的杰作,还有大量的非时计类产品,如何去管理、平衡及质量监控?这对于西方传统的高级制表品牌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这既有历史传承的因素,也是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东京是SEIKO(精工) 的司令部,银座有SEIKO(精工)旗舰店与旗下著名的和光(WAKO) 钟表珠宝百货店。此外东京还有一间很棒的SEIKO(精工)博物馆, 可以看到不少源自东方文化的古老时计作品,这在西方钟表博物馆里很难见到,推荐去看。出产SEIKO(精工)表的有两间重要的工厂,均在本州岛,一个是Seiko Instruments Inc.(简称SII)在北部岩手县的盛冈,另一间属于Seiko Epson Corp.在东京西面信州长野县的盐尻,旗下分别都有一间相当著名的高级制表工坊,雫石高级时计工房(Shizuku-ishi Watch Studio)和信州时の匠工房(Shinshu Watch Studio)。就读者最为关注的Grand Seiko而言,传统机械机芯的表在雫石做,GS的另外两个大系Spring Drive和石英机芯的表则出自信州工房。而像Astron GPS、Marinemaster潜水表以及CREDOR(贵朵),也均出自这两家厂。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左)盛冈的SII工厂外景与雫石高级时计工房

(右)盐尻的Seiko Epson大楼与信州时の匠工房

这两个厂,地处偏远的郊县,周围有着树林环绕。我们去的时候秋天刚过,可惜满林子的红叶美景未能看到,想必应该很美。清晨走在雫石的湖边,有山有水,很有那种瑞士制表小镇的味道。至于厂里的硬件设施,和瑞士表厂没啥两样,只是机器都不算太新,但是保养得很好。干净是必须的,所有人都需要在进厂后换鞋子,当然这也是日本的传统。只是几乎找不到大尺码的拖鞋,最大也就42了吧,这是不少欧洲媒体来这儿常抱怨的事儿。同一家厂里的产品生产线很多,被井井有条的安排在各个车间生产。同时, SEIKO(精工)还有大量的外部订单,为其他品牌提供机芯。记得在盛岗的SII,看完Grand Seiko的生产线,我们路过一个流水线车间,专做外厂订单的石英机芯,工作人员报了一个数字给我们,吓到了随行的翻译官,这间房年产量一亿只机芯。而这种混搭,在瑞士高级制表厂里是看不到的,理由也很容易想到。但是这是日本的SEIKO(精工)。欧洲人的传统制表文化与东方人的企业理念还是有别。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品质说话。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雫石工厂旁的御所湖景色


工具,自己做!

每个车间都会有指示牌,上面会标明里面是做什么的,有的还配有图画展示制作流程,也有展示柜陈列制作的产品及工艺过程, 既方便不懂的外来参观者,也便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学习。盛冈的SII 专门有一个车间,职能是“工具制造”,铭牌上用中日英三语写着: “制作用于加工手表零部件的小径工具。另外,通过制造加工手表探索出了精密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以此技术为依托,也对外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品质小径工具。”SEIKO(精工) 的高级制表史不算长,不光需要向瑞士同行学习、借鉴技术和生产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自我钻研、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对对手的超越。因而首要的就是可以制作出合适自己生产工艺的制表工具,其实那些欧洲的传统制表大师何尝不是这样,喜欢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造表工具。工具的制作,不单单是一种模仿,更多的是合理“语境”下的改良与创新,需要在材料质地、模具精度和设计上达到设定的工艺标准。其实想到刚刚加入AHCI的日本独立制表师浅岗肇,他看着YouTube视频、翻了几本经典著作,就自学成才做出那么精彩的表,也就不奇怪日本人在这方面的钻研和求索精神了。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专门用于制表工具制造的车间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定制的制表小型工具的陈列


全自产,不仅仅是加热那么简单!

两间工厂的制作过程的参观,主要就是围绕Grand Seiko展开,当然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很多人都知道SEIKO(精工)表在出厂前有一套完善严格的检测标准,其实靠的还是不断改良的制作工艺, 没有硬实力打底再牛的标准也是枉然。在SII某个车间的角落里,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高炉,同行的日本公关Miyadera先生和我介绍说, 这是一道额外的工序,专门用来“烧”零件的。很多重要的机芯零部件都需要在这个炉子里高温加热到850℃,以增加零件材质的硬度。然后冷却再用低温加热到大约200-400℃,以增加零部件的韧性。这个细节我在瑞士的诸多表厂里都未听说过,Miyadera先生说这是SEIKO(精工)自己创造的一个工序,可有效提高机芯零件的抗磨损和耐用度。我瞎猜这灵感是不是来自于日本的传统冶炼工艺,因为日本最负盛名的南部铁器就是出自岩手县的盛冈,是有可能吧。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放在“铁板烧”加热台上烧蓝的钢秒针,在烧制中泛出蓝紫色,烧制完毕后就是漂亮的蓝钢针

另一个让我感到很满足的是在盐尻的工厂里看到了蓝钢针的制作。恕我孤陋寡闻,曾去过瑞士很多顶级大厂,却从未见过指针的制作过程,当然也没见过蓝钢针的烧制,当然部分原因是瑞士大多数表厂的有些零部件都是外购的,比如指针、表盘、游丝等等。但是SEIKO(精工)就没可能买了,需要全部自己造血,自给自足,每一个零件都要自己做。SEIKO(精工)的烧蓝加热工艺也是在看到瑞士同行作品后自己逐步摸索出来的。将制作好的不锈钢指针,放在一个透明板上,用镊子夹取这个板再放到一个自制的“铁板烧” 上,烧制温度我们现场看到的是370℃,技师凭肉眼判断蓝钢烧制的火候,变成预想的蓝色后将其取走。每一枚蓝钢针都是独立烧制的,最终的效果很完美,还带点微紫色的光泽,真不输瑞士名厂。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Spron发条和游丝的制作工序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普通合金游丝与Spron游丝在经过拉升后的对比图

当然,所谓的零件自产可不止于此,发条和游丝SEIKO(精工)也是全部自己做。Spron就是由SEIKO(精工)生产的特殊金属合金的专有材质,这张图可以看到其发条与游丝的合金成分与制作流程。新的Spron530发条扭矩比510提升6%,用在10-beat 的高摆频机芯发条盒中。而新游丝改进为Spron610,提升了其防磁和抗震性,耐用度进一步提升。我提问,SEIKO(精工)为什么只做平游丝,没有研发双层游丝。品牌坚信采用Spron合金做出的平游丝无论是抗温差、防磁还是等时性亦或是在形变收缩时都完全满足机芯要求,所以不会去研发双层游丝。现场他们还给我做了个实验,将游丝头拉长到40mm的位置再让它自然收缩,普通的游丝就不能全缩回去,而Spron游丝可以完全回到一个水平面上。

创造,宁静的革新!

关于创新,SEIKO(精工)厂里的员工最自豪的就是Spring Drive了,这从和他们的谈话中就能体会到,我也深表认同。此外, 其实SEIKO(精工)在常规机芯研发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早在1959年就由中村恒也先生发明了Magic Lever(魔杆) 的双向上弦机制,它的上弦效率足以媲美IWC(万国)的比勒顿(也就是啄木鸟)上弦系统,如今这个结构被小型化设计后以新的Reverser上弦系统推出并广泛应用,但你只有在日常使用中才能感受到它的高效。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Magic Lever上弦结构与小型化之后的Reverser上弦系统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左)用MEMS技术切割的镂空擒纵轮,

齿的切面为L型可容纳润滑油

(右)36,000摆频Hi-Beat的创新结构,

擒纵轮和第四轮中间加载了一个双层介轮

由于硅材质的普及和切割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常常在瑞士机芯中看到镂空的擒纵轮和擒纵叉,以进一步降低擒纵质量。日本在工业技术上本来就很强,凭借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技术可以在细小的零件上做进一步更加精确的加工,同时还要保证处理面上的绝对光洁平滑,不仅可以将齿轮和擒纵叉镂空,还将擒纵叉与红宝石的接触面做成了L型,以容纳更多的润滑油,降低磨损,保证擒纵运行的时间更长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硅擒纵的效能。这里再讲一个小的技术细节, Grand Seiko有36,000摆频的Hi-Beat机芯9S8系列,它不是常见的通过增加第四轮的齿数来提升摆频,而是在擒纵轮和第四轮中间加载了一个用于转换频率的双层介轮,这个创新的结构可以提升高摆频的稳定性和耐用度,由于发条会因此需要承受更强的扭矩,因而SEIKO(精工)还特别研发了新的Spron530合金发条用在Hi-Beat上。我觉得这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东西方造表的差别, SEIKO(精工)更显得谨小慎微。

打磨,够极致!

其实说到Grand Seiko,除了它的耐用和高精度,最令粉丝们着迷的就是它精美的外观了,套用豪哥的一句赞美:“够Sharp”。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Grand Seiko在制作过程中也会考虑到成本控制,他们用最普通的316L不锈钢,但表壳经过10次锻压,具有极好的密度,足够耐打磨而且可以磨出极好的效果。日本历来的匠人精神,使得其对工艺和细节的无以复加的追求造就了Grand Seiko的极致之美,这与欧洲传统的手工制表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听说大师Philippe Dufour也来过盐尻工坊两次,我想SEIKO(精工)一定也获益良多。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打磨中的Grand Seiko表壳,已经可以看到漂亮的拉丝与镜面效果,而高光和阴影的交界线需要进一步用Blade Polishing抛光才能更美

关于表壳的修饰,SEIKO(精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提升其最终的外观效果呈现,没有照搬欧洲同行,而是研发了一套独创的打磨工序。从打磨的工具上,我们看到就有砂轮、木片、纱布等,同时每种还有硬度上的细微差别,大体顺序是按照工具表面的粗糙程度由hard到soft的逐渐打磨,但是针对表壳不同部位,选用的打磨工具自然也有讲究。这个让我想到了莳绘日本漆的制作,需要一遍一遍的刷,每遍干透后才能上第二遍,需要有间隔,最终才能获得一个无瑕的黑漆面,但是这是建立在多层工序叠加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镜面打磨,采用独创的“Zaratsu”(砂轮抛磨法)打磨, 使镜面打磨的表层极度的平整和光滑。Blade Polishing(刀片抛光)可以使得在曲面上的环境光镜面反射其明暗交界线更加笔直平顺,线条更美,美学的境界追求极高。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Grand Seiko表壳的制作,(左上)这两张对比图可以看出是否用Blade Polishing,会对抛光面的反射阴影的形状产生明显不同,下方的图线条更加平滑锐利美观;(右上)多种材质的组合打磨工具;(左下)独创的“Zaratsu”(砂轮抛磨法)打磨;(右下)Hairline Finishing,最后一道工序是勾边,用细小的砂轮将表壳的边缘棱角抛光修饰

至于表盘,SEIKO(精工)的表盘制作依然是很考究的,常见的欧洲传统盘面比如漆面、缎面、磨砂或是放射纹都能做,细腻的纹理和造工绝对不输瑞士名厂。而且,它有自己的创新,盐尻工厂还制作一种叫“信州の雪”的表盘,在切削前需要先在黄铜板材上压制特有的雪花纹,切削后再镀银来模拟雪色,随后还有涂上一层防氧化的透明保护材质,最后呈现出如树皮纹般的“信州の雪”表盘, 看似立体感很强的表盘其实表层是平滑的,我觉得这是最值得买的GS表盘,但是它仅仅用在Spring Drive上。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信州の雪”表盘的制作流程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左)“信州の雪”表盘装在Spring Drive里的最终效果

(右)Grand Seiko的机芯打磨水准同样值得欣赏

光有表壳和表盘还不够,还要有针和刻度,绝不放过每个细节。转印的表盘刻度和字样,制作方式与我在瑞士看到的没啥区别,对于一些重要的字体会拓印两到三次以增加其立体感。至于指针和时标刻度,虽然只是用最普通的白铜,但要经过切割面的角度和宽度的多项评估测试后,才能找到最佳设计,将每个面精心琢磨后才能在不同角度都能发散出极为精致的光辉。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时标刻度被固定在一个大轮盘上,用机器一个面一个面的批量打磨,最后的效果:无比的锐利、光华四射

过了关,才能出厂!

每只Grand Seiko的机芯在装壳前需要通过一个长达17天的精度测试,比COSC瑞士天文台认证还要多两天。具体而言,在方位上多一个12H朝上的方位校正(说是这个位置日常使用率较高),乃六方位校正,日差从COSC标准的-4/+6提升到-3/+5(秒/天)。同时在温差校正上多一个23-38℃的测试,从COSC的-0.6/+0.6提升到-0.5/+0.5 (秒/天)。这个新增的方位差和温差使得其需要多两天的测试。

接下来就是装壳。SEIKO(精工)的厂爱干净,还不仅仅是进厂换鞋这么简单,进入无尘的装配工作室就像进了手术室,不光要穿戴好,还要经过一个特别的玻璃房,里面有四面八方的猛风将你吹干净。进入那种环境,你都不好意思呼吸。进入之后,场景似曾相识,只是真没有瑞士厂房那么宽敞。他们的操作台是由当地的木工厂特别定制的,台子的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木框和滤网,是用来过滤灰尘,使得操作台的空气更加洁净,降低灰尘进入表壳内的风险。装配Grand Seiko都有空气净化循环系统,其纯净度是日常空间的20倍。可能这就是民族的特性使然,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提升产品品质的机会,将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尽量降低。在组装之前,每只GS的摆轮游丝都会由专门的师傅经手工调试达标后才能装入机芯。所有的装配技师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需要独立完成每只GS表的装配与调试,与瑞士表厂的做法并无二致。而像一些复杂表款,比如CREDOR(贵朵)的自鸣三问表,只有三位大师可以做,他们是在另外的专属工作室里,名为Micro Artist Studio。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左)大师手工调整摆轮游丝

(右)等待17天漫长测试的机芯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加压防水测试

每只Grand Seiko在组装完成后当然还不能出厂,还有一段路要走。首先要通过空气的气压测试,检测其基本的防水密封性,通过后才有资格做加压防水测试。防水测试有专属的检测房间,对于平价的表一般就是抽样测试防水性能,而GS则是需要每一只表都会经过水下压力测试。当然,这里也同样会检测专业潜水表,比如Tuna Can,标称是1,000m,我们看到的实际加压舱测试是要超过1,200m合格才罢休。完成上述检测后,还会有专人负责“最终出荷检查”才能出厂, 需要对防水、精度和外观做全方位的检查,产品外观检测需要通过显微镜完成。其实所有的这些后期检测只是一个手段,都是建立在之前完善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流程上,最终的品质是由之前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决定的,假如表都没做好这些最终检测也就失去了意义。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操作台前的净化空气过滤网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Spring Drive的装配

这次工厂参观,一共去了7家媒体,分别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7个人中有5人都戴着SEIKO(精工)的表,也包括我自己,作为一个用户去参观表厂感受是不一样的。其中就有一位住在伦敦的印度哥们儿,比较外向、有趣,参观一路上都在赞美这两家工坊和SEIKO(精工)的表,说实话我有时觉得他有点假。但是临走时人家亮剑了,他给我Show出了他新买的表,一只最新的Astron GPS,他说昨晚特地去秋叶原买的,自己超级喜欢, 而且折扣给力……好吧,我信了。其实,看完工厂我也有了自己的心头好, 但是是要最新的62GS复刻,还是信州の雪的Spring Drive,这是个难题。

表厂见闻录 Grand Seiko缘何强大如此


能在官网上标示出精度,只有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