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半成品”手表,让我感到它很有型,我太无型......
6回复

本文选自《时间·艺术》2013年8月/ 2013年9月·第四十二期(总第315期)

《时间·艺术》华语圈最专业的手表杂志

原文标题:“半成品”的感觉

图文网络来源:表叔王寂



HUBLOT(宇舶)

Classic Fusion Skeleton BlackCeramic



几个月前有人比我先拿到一只限量极少的表,发现表后圈边缘刻字居然刻成Stainless Steeel,品牌搞收回,重做,搞得我预定那只现在还没看到影儿。看到HUBLOT(宇舶)这只表背上下两个不很起眼的位置分别有陶瓷和钛的英文标识,有点儿糊涂,后来弄清楚,原来表壳上的零件只有螺丝是钛金属。咱孤陋寡闻了。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无需再质疑它是不是表壳上又刻错字儿了。真的有钛哟!


一反之前的“惯例”,我想先说说它的折叠扣的好——其实HUBLOT(宇舶)的折叠扣都是这种设计,因为它的口径、厚度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这个特点得以真正发挥了出来:折叠扣有扣眼的那一方从下方穿入,将金属折叠舌头挡住,与手腕皮肤接触的是橡胶表带那部分(不过手腕过粗的话,会有穿帮的嫌疑),所以我戴在手腕上,触觉上还是相当柔软的。起码没有任何不适。听起来好像低廉到离谱的要求——戴一只表,只追求舒服—其实很难,因我看到现在很多设计手表的人都不戴表,更不知道表是用来戴的,不是用来收、藏的。这表不贵,十二万出头,就算是“受贿”来的也犯不上藏起来啊!


它的舒适源于薄(和轻盈),陶瓷表壳厚度仅约7mm。所以45mm的庞大口径也不显得很过分(因为表体通黑,所以视觉上真的不显大,不看数据,我也没想到它居然有45mm之谱)。以舒服的程度而言,小而薄,小而厚,大而薄,都可以舒服,又大又厚的话,就需要增加你的体重和手腕的维度。但毕竟是45mm,加之HUBLOT(宇舶)特别的表带接驳方式使得它在我的手腕上有点儿直不楞登的两头翘。橡胶表带,正面镶嵌竹斑鳄鱼皮,外表精致高档,内里防水防汗。

表可以做这么薄,当然因为机芯够薄,130个零件厚度仅有2.9mm的手动机芯还用双发条盒设计,动力储存拔高到90小时。表壳已经很宽所以表把做得很小,做大了手腕吃不消。90小时的动力储存不用卷多少圈,所以并不算辛苦活儿。


新时代的镂空表设计干净利索,追求高科技的视觉,盘面上的Swiss Made看起来是镭射上去的;品牌Logo做得也很精细,内里是转印光泽灰,外框是潘通425黑;刻度实际是金属白色的(虽然资料里写的说是镀黑了的,但在某种角度下看起来就是白的),反光成灰色,视觉上比较清楚;指针是镀黑的,看清楚的话,需要一点视力;灰蒙蒙的表盘(夹板)实际上还是有打磨的,从表盘中心放射出来;偏心的7点钟位置的小秒针,在整体的不同灰度之中,显得相当隐晦;表壳也很有层次,正面的表圈是缎面拉丝陶瓷,侧面则抛光成镜面的——虽然这几乎是一只纯黑的表,但不是黑魆魆的黑,而是黑得很有层次。无论哪个侧面看它的完成度相对售价而言都是说得过,只是这种镂空方式叫我有标题那种“半成品”的感觉而已。它很有型,我太无型,如此而已。



自产的CLASSICO HUB1300机芯的精度,日差约4秒,作为一只日常使用的表而言,已经相当不错的素质了。网上有朋友吹嘘他的IWC日差只有1秒云云,还叫HUBLOT(宇舶)反省自己云云,对于这种年轻气盛吹毛求屁的挑衅我是懒得回复的。按照那位兄弟的理论我那F.P.JOURNE陀飞轮就该扔垃圾桶了。测HUBLOT(宇舶)之前我还测了下我那新拿到的宝贝,日差十几秒哪!妈的。



注:表格中的定价为2013年价格,仅作参考。


一直有一种感觉, 看上去很酷的表和人的身型关系很大.太斯文的人不适合. 我就戴不出味道.

miaow 发表于 2014-5-18 22:35


一直有一种感觉, 看上去很酷的表和人的身型关系很大.太斯文的人不适合. 我就戴不出味道. ...
说的有道理的,赞一个:victory:

比以前精美不少

顶上去学习一下

周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