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啄木鸟”上链系统简单对比精工“魔术杆”
7回复

这是万国独特的专利技术比勒顿上链系统,上链效率非常高,只需要很轻微摆动手臂,即可转化成发条需要的动力。


革命性的上链接构

瑞士沙夫豪森的万国表厂于1944年聘亚贝比勒顿为技术总监,他来自瑞士著名的钟表王朝,任务在为表厂开发出新的自动上链机械机芯,因为自动上链机芯能从 戴表人手腕的摆动中,取得源源不绝的动力,在当时一举成为钟表先进技术的象征。


比勒顿的任务便是将表厂引进「自动上链机械表的年代」。钟表界当时已出现若 干自动上链装置,但比勒顿遵循自己的理念从头开始研发。对于身为工程师的他而言,机芯笨重的转陀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比勒顿将开发重点放在两项装置之 上, 第一项是为转陀设置弹簧,提高了运作的可靠性,这项巧妙的装置经过改良后,使工程师腕表成为前所未有的坚固杰作。 第二项是简单有效率的大钢轮上链装置,能将转陀的动力传动到发条盘,为万国表取得独家专利权, 从此便被称为比勒顿上链装置,一般玩家俗称为啄木鸟上链装置。


简单来说,这项装置就是一个与转陀相连的离心凸轮,可在配戴者手腕摆动时,来回的转动装有两 枚滚轮的双辐杠杆。大钢轮可以不受转陀移动方向的影响,一点一点的随着摇摆杠杆的棘爪转动,把更多动力传至主发条盘。

啄木鸟似的拉钩结构是IWC继手炼8X(例89)系列后于1950年推出的85系列自动上炼传动机构,例如1952年的852和8521(日历),其诉求是效率,几乎可藉拿起的动作即足够让静止手表开始运行。

该 系列洐生机种8531、8541有许多竞争款,如R-1570、O-561 Etermatic(即2892),Eta 2824前身机种,JLC- 883(6)等,皆对传动效率未有所特殊着墨或应对,因为在实际应用之意义不大,静止的自动表拿起后不管秒走不走,都先要手动满炼(旋40下),让手表在 动能充足下运行,才能保持其稳定性及展现准确性。啄木鸟之结构经50年来之验证,不见得比他款脆弱或容易磨损。手表使用25年后之磨损差异无意义;IWC 讲求永久服务和零件永久供应,更换原厂原装之全新啄木鸟毫无问题.




网上找到的SEIKO啄木鸟上链


对比分解图不难发现,棘爪拨弄机制工作原理基本是一致的。
IWC啄木鸟是交互咬合动作, SEIKO则简单推杆 ,使用及上链效果, SEIKO弱于IWC。

精工的是极度简化的啄木鸟上链系统,空行程小。 对自动锤传来的剧烈冲击隔离稍差,不够“机械”,不够美感。其磨损是非常厉害的。
而万国的啄木鸟做的很精致 而且从耐用的角度讲 ,IWC几乎作到了完美!!SEIKO的感觉光系统运转时的阻力就很大! 差不多是IWC的好几倍 。

当然精工表在某些技术概念上确有自己的一套,比如时下流行的横跨摆桥、垂直离合计时机构等,精工早于1960-70年代就用了。但在机芯零件材料使用、打磨、 调整方面普通,使用时间越久越会出现问题,大概就是日本人强调的

學習了...聽聞久矣,第一次看到實圖

精工的应该成本可以省吧

严格意义上讲,精工不属于啄木鸟

来学习t8的大作了

见笑,也是前两年的

周一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