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工程师表传奇
5回复

本帖最后由 tintin8 于 2014-8-27 14:55 编辑
想起来几年前的一篇老文。转给大家吧。

-------------------------------------------------------------------------------------------------------------

在瑞士的高级制表厂中,IWC (International Watch Co.) 万国表向来与众不同,光看它的公司名称是纯正的英文,在充斥法文字眼的瑞士品牌当中就显得鹤立鸡群。另一方面,万国表的品牌形象和精神充满来自德意志精准工程科技的刚硬印象。这样的印象当然也其来有自,因为 IWC 正是在1868年由一位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工程师 Florentine Ariosto Jones在瑞士靠近德国边境的 Schaffhausen 夏夫豪森所成立的。佛罗伦提‧琼斯既是一位工程师、理想主义者,更具有敏锐的生意头脑。在他乘船穿越大西洋时,他脑海里早有一套精明的计划,打算在莱茵河畔设立制表厂,利用当地取之不竭水力的能量,利用当时技术闲熟、工资低廉的瑞士制表人力,结合来自美国的工业机械来生产极度准确的怀表,进而掀起了一场钟表技术革命,并成为原创和精准制表业的摇篮。配备 Jones Caliber 的 IWC 怀表大幅度改进了怀表的走时精准度和温度的恒定水平,一举风靡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钟表市场。而 IWC 在1890年推出的 Grande Compication 怀表,不但赢得国际钟表协会的嘉评和质量优异证书,更迅即成为收藏家争购之物,甚至连当时的教皇、保加利亚皇帝以及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都成为IWC的客户。





工程师852机芯的 Ref.666 1955年


IWC 防磁手表的诞生:


20世纪初,IWC的生产经营重点逐渐转移至手表上,而公司制作专业技术表款 (technical watch) 的传统依旧被维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IWC 制作了大批具有夜光表面的军用手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WC 推出了专为的德国空军 (German Luftwaffe) 飞行员研制的防磁飞行手表 B-Uhr。B-Uhr所配备的 Caliber 52SC 基本上由 IWC 的怀表 Caliber 52 研发而来,而为了因应飞机机舱内阴暗且充满电磁辐射的环境,B-Uhr飞行表除了改为方便计时的中央大秒针外,并在表盘和机芯之间置有抗磁软铁 (soft iron) 内层,可以保护机芯不受磁场干扰,影响机芯运行的准确度。IWC 进一步将这样的手表防磁技术发扬光大,在 1943 年创作了日后著名的马克十型 Mark X 飞行表供英国空军使用,之后又在 1947/48 年间再度演化为Mark XI。



经典的起源:Ingenieur 工程师手表的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进入电子和科技工程蓬勃发展的时代,无论是机械制造、航天技术和通讯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发展,人类也进入了电子器材无所不在的环境中。这些电磁性对机械表运行的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得瑞士制表业也纷纷投入防磁表款的研制,连 Patek Philippe 也在 1950 年代初期推出防磁表款。战后的时代潮流还带给瑞士制表业另一个重大的影响,那就是自动上炼手表的风潮。诸家表厂百家齐鸣,大举投入自动表的研发,各种专利设计纷纷发表,厂商不断发表各式全新表款。 IWC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腕表,其实正是这两股时代潮流融会冲击之下的经典产物。


(左起)工程师Cal.852红金 / 8531/ 8541B军表面/ 8541B


一代宗师:Albert Pellaton艾伯特‧佩勒顿



在介绍 1954/55 年间诞生、如今是众多表迷心目中经典腕表的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腕表之前,我们得先来谈谈 Ingenieur 的催生者、IWC 的制表天才Albert Pellaton。万国表于1944 年聘请 Albert Pellaton 艾伯特‧佩勒顿为技术总监,他的主要任务就在为 IWC 表厂开发出全新的自动上链机械机芯,因为自动上链机芯能从戴表人手腕的摆动中,取得源源不绝的动力,在当时一举成为钟表先进技术的象征。佩勒顿的任务便是将 IWC 表厂引进「自动上链机械表的年代」。钟表界当时已出现若干自动上链装置,但 Albert Pellaton 不打算追随他们,而坚持遵循自己的理念从头开始研发。对于身为工程师的他而言,机芯笨重的转陀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佩勒顿将开发重点放在两项装置之上, 第一项是为转陀设置弹簧,提高了运作的可靠性,这项巧妙的装置经过改良后,使工程师腕表成为前所未有的坚固杰作。 第二项是简单又有效率的大钢轮上炼装置, 能将转陀的动力传动到发条盘,为万国表取得独家专利权, 从此便被称为佩勒顿上链装置 (Pellaton Winding Ratcheted system),又被昵称为啄木鸟上链机芯。佩勒顿发明的大钢轮上炼装置简言之,就是一个与转陀相连的离心凸轮,可在配戴者手腕摆动时,来回的转动装有两枚滚轮的双辐杠杆。大钢轮可以不受转陀移动方向的影响, 一点一点的随着摇摆杠杆的擎爪转动,把更多动力传至主发条盘。


Ingenieur Caliber 8541 机芯内可见到防磁软铁内圈及部分啄木鸟上链装置



一丝不苟:要求绝对完美是工程师的性格


艾伯特‧佩勒顿是个地道的完美主义者,据说他会将不满意的钟表原型打包,从表厂附近的桥上丢进莱茵河中,回头再重新开始制作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手表,因此即便他在 1946 年就获得自动上链新装置的专利,但他并不完全满意,持续进行改进。直到1950 年才正式发布 Caliber 81机芯 ,并在 1951 年改良为 Caliber 85 型自动上链机芯,继而在 1952 及 1953 年先后推出更精湛的852型机芯(无日期显示) 与 8521 型机芯 (配有日期显示) 。如今装置着这些机芯的古董钟表都已成为收藏家珍视的杰作。


工程师8521机芯



8521 型机芯在 1950 年代初期一举成为当代钟表尖端科技的绝佳典范, 也预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当时对科技进步的信心与期望,反映出各类科技工程师抱者满腔雄心壮志, 渴望重新改造世界的年代气象。相对的,IWC 也深切意识到:一款象征当代精神的腕表必须具备简炼的外型 、精湛耐久的高科技内在。基于这个原则,万国表厂的钟表技师决定在这款新的自动上链机芯中,采用其旗下经典飞行员腕表 Mark XI (1948 年) 的技术,以抗磁内层保护机芯不受磁场干扰包括软铁壳 ( 与表盘形成绝佳的传导效果) 、机芯环与背板;此外,表厂还以能抑制反磁性的 Durochrom 合金与被铍青铜,制作擎纵装置结构的特殊组件,让腕表每公尺的抗磁力轻易地达到八万安培 (80,000 A/m),使得一般仅及四千八百安培的抗磁表相形失色,而这就是 IWC 传奇的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腕表诞生的缘由,一只能完美诠释当时人们对科技进步的信心与期望的腕表。


机械和电子工业的发展促成防磁机械表的诞生



传奇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腕表初诞生


最早的 Ingenieur 工程师腕表于 1954 年至 1955 年间问世,虽然表盘上刻有象征科技的“闪电针” (thunderbolt arrow),但其表壳和面盘并未采用类似 Mark XI 的军表风格造型,反而采用 50 年代初期较为古典雅致的设计,比如银色面盘和金属条状或数字时刻刻度等样式。虽然外型典雅,但是Ingenieur 工程师腕表却绝对是一款强调性能和科技的手表,除了突出的防磁性能之外,它还具有坚固强悍的机芯和极佳的防水性,相传史上第一位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 爵士便在多次的其他探险行动中配戴过 IWC 的Ingenieur 手表。



工程师85X 自动上链机芯工作原理图




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 爵士




本帖最后由 tintin8 于 2014-8-27 14:57 编辑
INGENIEUR工程师表不断改良


INGENIEUR推出后不久,IWC万国表的钟表技师就随即再度重新投入继续研发改善的工作,毕竟INGENIEUR象征着万国表永远改进提升的理想。在1954到1975年间,INGENIEUR 历经了多次的改良和改款,比如面盘上添加夜光時刻刻度、指针也出現过夜光款式、放射纹路银质面盘和黑色面盘款式,除了皮表带外,也有金属表带款式等等不一而足。Ingenieur 以当时的标准来衡量的确是一只大型手表,表径达37 mm,厚度也因防磁软铁和采用较厚的表镜的关系而显得相当厚实。Ingenieur 第一代编号是Ref.666或666AD,而后期则改款为Ref.1808。除了外观的改变,IWC万国表也不断进行其自产自动上链机芯的改良,由
Caliber
852(至1958年),改款
Caliber
853(至1963年),再改款为
Caliber
854(带日期显示的机芯则分别编号为8521,8531,8541及8541B)

Ingenieur Caliber 853和8531





工程师表大改款:INGENIEUR SL与大师尊达

1970年代初期,爱彼表邀请了大师尊达工作室为其设计划新时代的顶级运动腕表皇家橡树,结果大受欢迎。百达翡丽也邀约尊达大师设计了鹦鹉螺运动表系列,IWC万国表也聘请他来重新设计工程师腕表(尊达工作室著名设计还有江诗丹顿的纵横四海222、欧米茄的星座系列和宝格丽的Diagono系列),并在1975年完成原型,1976年正式上市。六角形表款搭配圆形表圈,表圈上锁着五颗小圆螺丝,采用
Caliber
8541B机芯,型号Ref.1832的全新INGENIEUR SL,被收藏家昵称为大块头INGENIEUR(表径40毫米),其外型和先前的表款几乎完全不同,仅保留的特色只有強悍的防磁性能而已,不过可喜的是它的机芯增加了防震裝置。可惜的是,表壇當時吹起新的時尚風潮,优雅浑厚的造型不再流行,大众一窝蜂追求轻薄讨喜的腕表,所以仅管是Genta 大师的设计大作,INGENIEUR SL的寿命依旧不长,只生产到1982年左右,随后被Ref.3505,身型较为纤细(表径34毫米)的窄身INGENIEUR所取代。Fat INGENIEUR SL这款表从1976年开始,仅制作了八百多只,它的防水深度达120米,配有蓝宝石水晶镜面,旋入式表冠与自动上链机芯,少数腕表配有石英机芯。


尊达大师设计的Ref.1832



防磁性能惊人的INGENIEUR

50,000 A/m


为了迎合当时时兴小型腕表的时代背景,万国也不得不试着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制作小巧玲珑的窄身INGENIEUR,IWC万国表舍弃了自产机芯,而用ETA 2892改装的Cal.3758取代,首次在面盘上凋刻精细的格状饰纹。震频提高到28,800 /小时,但瘦INGENIEUR SL的防磁性能却由80,000 A/m降为40,000 A/m,防水性能也下降到60米。仅管如此不得不向市场趋势靠拢以求生存,IWC万国表厂依旧齐头并进地展开新的研发工程,将目标放在世界纪录之上,IWC万国表的制表技师和工程人员利用不含铁与镍的顺磁材质铍,为INGENIEUR工程师腕表打造出新的擒纵装置结构,经过核子断层扫描摄影装置的测试,证实可抵抗每公尺三千七百万安培的超强磁性。万国在 1989年推出INGENIEUR 50,000 A/ m的工程师表款,采用Cal.3759机芯,这款表无须配置外壳抗磁保护套,但抗磁组件成本过于昂贵,因此仅生产三千只,而和原本Ref.3505外观上的差异仅只是面盘上标志有
50,000 A/m
的字样。



Ingenieur 500,000 A/m







1992 年, Ingenieur 再度改款,机芯改为选用由 JLC Caliber 889 修改而成的 Caliber 887 (后来小修改为 887/2),采用钢壳和链带、型号 Ref. 3521 的 IWC 新工程师腕表名称去除了 SL ,回归原本的 Ingenieur 名称。Caliber 887 的防磁性能为80,000 A/m、防水 120 米,并获有COSC天文台认证。同年,IWC 也推出了Ingenieur ChronoAlarm 石英表,配备由 Jaeger LeCoultre Mecaquartz Cal. 633 机芯修改而来的 Cal. 630,防磁性能竟然只有瑞士腕表基本的 4,800 A/m抗磁标准。然而 Cal. 630 本身的设计可说是瑞士表作过最精妙复杂的石英机芯,但也因此价格昂贵,很快因市场因素在1997 年停产。而配备机械机芯的 Ingenieur 则持续生产到 1999 年左右终于停产,全面由 1997 年问世的 GST 系列取代。






这只为珍稀的Mark XI 款 Ingenieur 西德军队版Bundeswehr




本帖最后由 tintin8 于 2014-8-27 14:59 编辑
工程师全新系列重装上阵:


1954/55 年间问世的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腕表,从一开始便堪称万国表 IWC 的代表性产品,表盘上电光闪烁的「Ingenieur」字样和闪电图样不仅象徵电力和抗磁,更是摩登时代的标志。五十年来,这款腕表一直是坚固牢靠、精益求精的同意词,是众多 IWC 表迷魂萦梦繫的经典錶款。2005年万国表大举改款重新发行 Ingenieur 系列。独具动感与魅力、格外牢固耐久,展现绝对的简洁之美,并巩固了万国与 Mercedes-AMG 的策略性合伙关係。无论是体育活动日常配戴,或是在极端严苛的条件下 ,均能显现出不同凡响的卓越风范,为 IWC 永无终止的研发和制造传奇再次写下新篇章。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重现 Ingenieur SL 风华


第一眼的印象总是举足轻重,拨动心弦。 万国表并不否认工程师全新系列与 1976 年由 Gerald Genta 所设计的 Ingenieur SL 表之间的亲密关系,但与其将新款工程师系列视为这款知名腕表的副本,还不如将之视为其新生代的表款来得合适。Ingenieur SL 的设计精美独特,可惜 80 年代当时表坛流行轻薄小巧的造型,并未受到应有的注意。如今,流行的风向再次扭转,工程师全新系列的表壳直径达 42.5 毫米,俨然是一款极具当代风格的运动腕表。它为男性传达出「一掌在握」的有力形象,不仅时先驱者探险家的表徵,亦是钟表稀有极品鑑赏家的最爱。Ingenieur SL 系列表款的造型特色在于原形的五孔外圈、与表壳一体成形的金属表带。05 年全新的工程师系列毫不犹疑继续採用这样优异的设计,保留了该系列历久弥坚的部分,并改良所有可进一步提升之处。全新的工程师系列腕表仍坚持当初创做的基本哲学观,也就是「超越精简外在的丰富内涵」,即使腕表蕴藏的珍贵价值并不立时彰显外扬,但配戴者却能深刻的感受到形影相随的可靠特性。所以,工程师系列腕表配备了牢固的表壳、旋入式表冠与效果奇佳的密封垫装置,确保防水、防尘与防汗水的效果,不仅适合经常配戴,也可在极度严苛的条件下使用,时时展现可靠的性能。



Ingenieur 配备万国表厂有史以来最坚固的作品 80110 型机芯


工程师系列腕表所配置的全新机械机芯 80110 是万国表厂有史以来最坚固的作品,其防震装置经过科学仪器全面修正改良,您大可配戴这一系列腕表,轻松的打一场高尔夫球。万国表产品开发部门的负责人艾森格 Kilian Eisenegger 自豪地表示:「我们能创造超过三百马力的引擎,因为表厂拥有丰厚的实力!」三百马力?他其实是藉汽车的发动力来形容钟表的製作。而艾森格所指的引擎,便是这款直径 30.4 毫米、厚 7.2 毫米的工程师 80110 型新型自动上链机芯。这款独特的机芯经过悉心的钻研,以精确的技术调整,耗费了大量的心力与时间,为表坛之首见,绝非等闲之辈。由它所驱动的表款,便是与万国表厂密不可分的工程师系列,也是五十年来 Schaffhaussen 创造精神与技术导向的完美象徵。工程师系列的同义词,就是顶尖的品质认证,以坚固强韧、优异的防护装置,作为创作的初衷,整体的制作一丝不苟,适合现代人经常性的配戴,也可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使用。


仅就腕表的机械机芯而言,便有很多特点,除了圆形擒纵叉、镀镍主机板与桥板外,另配有时、分显示、中央秒针、擎停秒针性能、日期显示与日期快速调校性能,平衡摆轮每小时振频 28,800 次(周率 4 赫兹),配有二十八枚红宝石轴承,动力储存44小时,性能精湛完善,但工程师系列并不仅只于此。这一系列更值得著墨之处,是万国表厂独家的技术:80110 型机芯配有效果绝佳的佩勒顿啄木鸟大钢轮双向上链装置 (Pellaton Winding Ratcheted System),不仅传承工程师系列半个世纪的传统,更以表厂五十年深厚的经验诠释制表理念,让这款自动上链机芯成为同类作品当中,运作性能最理想、防护装置最坚固、技术结构最牢靠、操作使用最简便的杰作。

更加重要的抗磁性


80110 型机芯还具有一项特点:它的抗磁力测试高达 80,000 A/m安培,大幅超过瑞士抗磁表标准的4,800A/m。机芯内部配有软铁壳,能形成完整的传导磁场,避免产生两极作用。抗磁内层的制作与最早期的工程师腕表相同,含有软铁套、机芯环与连结背板的机板。因为我们四周充斥了越来越多的人造磁场,集中在各种扬声器、电线产品中。这些磁场如隐形杀手,不断干扰机芯稳定的运作。


经过彻底改良的 Ingenieur 工程师腕表 不但反映出半个世纪以来持续追求进步的态度,更挟带着一股不可抵挡的气势重反表坛,将我们瞬间引入另一个世代:一个重新发现传统价值,并揉合先进科技的新世代。不但展现工程师全新系列的内在精神,也进而巩固强化了 IWC 和 AMG 之间的伙伴关系。这两个合伙公司一个专门制作钟表,另一各专事生产汽车,但皆拥有相同的目标、价值观与对产品严格的要求,而且均自视为热情专注的工程师。万国表厂与Mercedes-AMG 车厂工共同发现彼此后,决定携手创作,不但联手开发出全新 Ingenieur 工程师系列,IWC 更特别推出具备鲜明特色的特别款AMG版本的 Ingenieur 工程师自动上链腕表与计时腕表,採用与和一般表款的精钢材质迴异的钛金属精心打造这两款钜作。而为了彰显跑车性格,Ingenieur AMG 手表特别配有热血的红色指针,计时腕表款则配有与表壳一体成型的计时启动和结束按钮。


[
您大可在它的陪伴之下,毫无后顾之忧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项挑战。如果万国表厂的飞行员腕表在空中称雄、海洋时计系列腕表在海中如鱼得水,那么工程师系列无疑是在陆地上傲视群雄的顶级运动表。无论是挤压、拉扯、撞击、震动、紧急加速、紧急煞车、从冷到热的温差、或是越来越多机械装置发出的磁场效应,均无法动摇这一系列腕表完美的运作 。

很喜欢复刻工程师

工程师是我唯一收的一块,还给时尚时间写了稿,但没收到稿费

哈哈


这个系列耐看耐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