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纵横】从宝玑双轮擒纵穿越时空
46回复

本帖旨在理清当代市面上部分非马式擒纵与宝玑双轮擒纵之间的关系,本文不涉及任何技术方面的论述,望谅解。




首先说宝玑双轮擒纵的历史,有关此款擒纵的创制年份已基本不可考(估计在1770-1790年代之间);然而,当初宝玑研制这款擒纵的目的在于:在缺乏高品质的润滑油(1850年代前的润滑油极易变质且润滑作用有限)而结合天文台擒纵单向脉冲的优点的前提下,去除天文台擒纵易受外力影响的缺点的设想下设计出来的。本质上,这是一款在同一方向上进行脉冲的结合两枚擒纵轮的天文台擒纵。











据目前的文字记录显示,只有大概20块宝玑作品上带有这样的擒纵,而宝玑大师一生共制作了约4200只表,也就是占了大师作品总数的二百一十分之一左右。换言之,这款擒纵因为加工精度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无法进一步发展;其中这些表有大约75%被明确记录为存世,一部分已经落户为私人或者公共藏品,有的则在拍卖会被转手。




装备这款擒纵的表款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的表款编号有:1135(上图中的那套擒纵部件就是从该表中拆出来单独展示的),1711, 1085, 1484, 2179。




第二组的编号有: 1175(后改为2980),1176, 1187, 1188, 1890, 1918, 2180, 2483,这批表当时的售价已经在2000法郎的价位起跳。




1970年代,受美国的骨灰级钟表学者暨钟表收藏家Seth Atwood所托,乔治丹尼斯根据原本的宝玑双轮擒纵,发展了独立型双轮擒纵(Independent Double Wheel Escapement):














根据丹尼斯在自传中的记载,此款采用独立式双轮擒纵的怀表经过二十年的运行依然表现优异,而且没有需要润滑油减缓磨损的迹象;

此外,由于没有在两枚擒纵轮之间放置同步传动轮,所以机心需要两套轮系和发条盒来驱动丹尼斯的这款擒纵系统。







1970年代末期,丹尼斯那惊世骇俗的同轴擒纵问世,从此,双轮擒纵尘封于世,直到2001年,雅典旗下的欧克林正式把双轮擒纵改名为“双向擒纵”,放在了自家的旗舰——奇想:










2006年,雅典正式发表了装备“双向擒纵”的自动版基础机心——160:































遗憾的是,装备此款机心的160纪念版只限量1000只,红金白金版本各限500,之后再也没有量产此款机心的表款出现过,详细原因不明;不过,材料和品控方面的原因似乎嫌疑最大,早在2006年德国《手表》(即Chronos)杂志中一篇有关采访罗夫施耐德(Rolf Snyder)的文章中,罗夫提及:“当初在研制这款擒纵的时候,我们最初已经否定钢这种材料,因为太重,于是我们用铝,可是采用铝的样品全部在两个星期内就损坏了,最后只好改用硅,现在,镍磷合金也在我们的研究范畴之内...”







原隶属于PP的老佛爷(Laurent Ferrier)在其搭载珍珠陀机心的作品上也采用了同样运作原理的擒纵和物料:







不过,可能基于和雅典同样的考量,此款机心的产量和市场可见度很低,甚至低于复杂程度更高的陀飞轮表。


2008-2010年间,芬兰独立制表师KV发表了自宝玑和丹尼斯之后,第一款采用传统材料的双轮擒纵机心:










2011-2012年间,FPJ发表了开厂以来第一款装备非马式擒纵机心的表款,无独有偶,也是双轮擒纵,而且目前唯一严格复刻宝玑版本的双轮擒纵,至此,宝玑双轮擒纵的穿越之旅圆满结束。

























人生彼岸1290 发表于 2014-6-15 15:36


我话多,所以变成,老了。。。哈哈,好的一起交流。。。
静候佳音啊!

看来KV和FPJ才是下一步入手的最佳方向啊,心驰神往

生姜 发表于 2015-1-20 20:59


看来KV和FPJ才是下一步入手的最佳方向啊,心驰神往
随你喜欢,奢侈品消费从来不追求实用的,呵呵。

个人觉得,KV更简单更纯粹,FPJ的短板其实是板路的弧线,FPJ的基础机心不论是手动还是自动看上去都觉得缺乏弧线美,流水线的味道稍微重了一点,不过外观设计,布局,用料这些综合起来非常对得起价位了。

KV的短板正好相反,虽然有鲜明的美学语言,他家的表盘和指针还有刻度搭配如果不加一番功夫的话(意思是特别定制出适合自己的组合),标准搭配是非常难以适应亚洲人的手腕的。

说白了,奢侈品玩到最后,还是要玩定制,所以本质还是求财求知求人。

欣赏老佛爷LF和FPJ的双轮擒纵

好文拜讀!

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