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根源(上)
65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京城小六子 于 2014-4-27 20:43 编辑
1168年,萨克森兴盛起源。
在今天的萨克森弗莱贝格(Freiberg)附近曾发现银矿的存在,这触发了所谓的“First Berggeschrey”,字面解作“首个山岭呼召”。此消息引来无数矿工、商人、煤炭商和流浪者,涌往当时依然坚不可摧的厄尔士山脉(Ore Mountains)。随之而来是名副其实的“淘银热”,众人纷纷赶至这个地区,一试自己的运气。在往后数个世纪,银矿为萨克森带来一片繁华景象,为日后艺术和工艺的发展定下预演的舞台,逐渐使萨克森扬名四海。



相片: SZ/Lemmel



1837年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游学时光
身为古特凯斯的学徒,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展示出勤奋精神、精良手艺和聪明才智,并以优异成绩完成研习。1837年,他开始通过旅行探索世界,先经瑞士前往法国。他在巴黎附近的一间著名钟表厂担任领班。经营者是奥地利表匠约瑟夫‧赛迪斯‧永尼尔(Joseph Thaddäus Winnerl,1799-1836),他本身是亚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 Louis Breguet)的学生。与此同时,朗格在巴黎的索邦大学(Sorbonne)研究天文学和物理学,并跟随数名巴黎制表大师磨练高级制表技艺。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重返德累斯顿
“别忘记您的祖国!在您回家的一天,她会张开双臂欢迎您,您将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证明您的付出是值得的,而您亦会把所学的技艺发扬光大。”这是古特凯斯在朗格的游学札记中写下的临别赠言。事实上,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大约于1841年重回德累斯顿,古特凯斯的女儿安东尼娅(Antonia)一直等待着他。费尔迪南多和安东尼娅于1842年结婚,同年,他获取工艺大师的资格,而他的岳父古特凯斯亦晋升为皇宫钟表师,居于城堡之中。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作品和游学札记中出现的图表
日记中包含许多图表、结构和机械绘图及计算结果,这一切都引证了费尔迪南多对知识的渴求,并推动他进行计时技术的研究。他制作了不同的钟表零件,特别是齿轮。传统上,这些装置以“巴黎法分”量度,1巴黎法分相等于2.2558毫米。而朗格则在当时开创先河,推行效率更高的公制系统。




1839年 崭新时间观念
连接德累斯顿和莱比锡(Leipzig)的铁路于1839年通车。这个全新的运输模式可说是影响深远,不单改变了交通性质,更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时间观念。从前,路程时间以“周二早晨”至“周三晚上”来标示,现在则可通过计时变得更加准确。而列车时间表的出现,亦促使计时方式变得更为精准。




首架德国火车:萨克森号
1835年,首架“老鹰”(Adler)机车穿梭纽伦堡(Nuremberg)和菲尔特(Fürth),标志着德国铁路时代的正式来临。不过,此火车头并非在本土而是英国建造。不久之后,德国第一台蒸汽火车在德累斯顿附近的宇毕高(Übigau)建成,更以发源地“萨克森”为名,藉以庆祝1839年莱比锡专线通车。然而,作为业内先锋的英国仍然垄断铁路建设,并率先安排两台自家机车行驶新路轨。尽管如此,萨克森号的成功是无庸置疑的。该火车一直运行到1856年,而其全复制型号至今依然操作正常。




“Chemin de fer”铁轨式设计

铁路取得成功后,刺激了对精密钟表的需求,更使不少怀表设计纷纷加入铁路元素,譬如说,分钟度标让人联想起铁轨,分针移动时则像经过一列列的枕木。朗格制作的1815腕表系列仍然留有铁轨式度标以及其它独特的经典怀表元素,如3/4夹板、蓝钢螺丝和螺丝固定黄金套筒。





1845年 在厄尔士山脉扎根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游学期满后于1841年重返家乡,曾是学徒的他现已成为岳父古特凯斯公司的合伙人,不久后,他更在制表和业务上取得重大成功。他拥有企业抱负、社会良心和公民责任的意识,这些特质令他想出一个大胆计划,就是在厄尔士山脉建立自己的表厂,但无意与英国和瑞士的制表中心成为竞争对手。




争取资助
凭借专一的信念和出色的口才,这位年仅30岁的制表大师在1843年多次写信给萨克森政府争取资金,实践“为厄尔士山脉的贫困人士建设新行业”的理念。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计算时格外谨慎,他订下详细的业务计划,列出所需投资和预期利润。1845年,皇家萨克森内政部(Royal Saxon Ministry)终于首肯支持。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获发5,580塔勒(德国旧银币)贷款,在1848年至1854年间分七期偿还。这笔贷款指定用于聘请和培训15名来自格拉苏蒂贫困村镇的钟表学徒。此外,朗格获得1,120塔勒购买工具。

相片: Sächsisches Hauptstaatsarchiv Dresden





展开挑战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于1845年12月7日移居格拉苏蒂,他在自己的工作坊内欢迎首名学徒加入,场面庄严。事实上,充满魄力的年轻制表师在开始时遇上不少挑战,因为在区内吸引有兴趣的学徒比预期中困难。生产速度因而变慢,这迫使朗格把所有资产投放于新表厂,才能度过难关,直至业务有所起色。他欠下大量债务,但从来没想过放弃理想,而他的坚持最终得到回报。




1846年 缔造历史:车床、表盘测微计和3/4夹板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拥有无比毅力、勇气、精湛技术和清晰的制表愿景,这些特质促使他在格拉苏蒂建立了制表厂。朗格在欧洲的游学经历,以及在古特凯斯工作室接受的训练,正好让他知道如何经营与众不同的表厂,并了解到个中原因。朗格的多项先锋创举为制表界带来变革。




非凡的创造力
孜孜不倦的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致力带来更多的改进,尤其是标志性3/4夹板的开发工作。体积增大的3/4夹板可容纳轮系的各个心轴,从而使所有齿轮稳定连接。时至今日,这依然是朗格最重要的传统元素之一。




精确可靠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是首位采用公制系统的欧洲钟表匠,公制以毫米为基本度量单位,可简化计算过程。朗格运用他在欧洲游学时获得的知识,竭力将测量机芯的旧式巴黎系统转为公制系统。他走在时代的前端,直到1858年,萨克森政府才正式推行公制系统。





生产过程
为保持一贯的高质量,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重组了生产过程,而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分工制度。在制表过程中,每名表匠专门负责一个特定工序。这大大减低了误差幅度。此外,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优化了工作坊的机器。例如采用由双脚驱动的车床,以提供连续平均的转速;梢钉、小齿轮、齿轮或转盘等圆形部件的产量亦有所提升,而且更易制作。




1848年 “君子自重,即自贵也。”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不单是名勇于创新的制表师,他更把教育、工作机会、新希望,以至繁荣景象带到厄尔士山脉,视改善民生福利为己任。




诚恳谦逊
1848年,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接受了格拉苏蒂镇长的自愿职务,并留任18年。期间,格拉苏蒂发展成繁荣热闹的小镇,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创立的制表工业。随后他获推举进入萨克森议会。格拉苏蒂向他颁发“荣誉公民”头衔,他亦为退休表匠设立朗格基金会(Lange Foundation)。后来,朗格获萨克森国王邀请授勋,表彰他的非凡贡献,但朗格谦逊婉拒,并坚定地表示:“君子自重,即自贵也。”1875年12月3日,就在表厂成立30周年前不久,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与世长辞,终年60岁。




为沙皇拍摄照片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唯一拍摄的照片与俄国皇室有关。事缘沙皇取得朗格制作的精密自鸣怀表后喜上眉梢,遂命人随函附上价值连城的领带别针以示感谢,并邀请他参观圣彼得堡。然而,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不想离开工作地点外游太久。因此,他把自己的照片送往俄国,相中他披上丝巾,饰以沙皇送赠的钻石领带别针。正因这次愉快的合作,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拍下唯一一张相片,另一副本现存放于格拉苏蒂。




1875年 世代相传: 理查德和艾米朗格
1868年,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儿子理查德正式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亦即现今扬名于世的A. Lange & Söhne(意为“朗格和他的儿子们”)的由来。1871年,理查德的弟弟艾米加入公司。父亲在1875年离世后,两兄弟一同接管表厂。




创新精神
两兄弟互补长短,力臻至善。具科学思维的理查德‧朗格是名技术精湛的制表师,他成功注册数项专利,推动了钟表设计的发展,而其弟艾米则是名出色商人,天生兼具美学触觉。他清楚知道什么才能吸引当代人的注意。




1900年 怀表: 稀世珍品、 举世闻名

艾米‧朗格曾担任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评审委员并于活动上呈献了百年陀飞轮,后获颁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十字勋章。百年陀飞轮搭载独特精密的机芯,在巴黎臝得热烈赞赏,而最特别之处是其黄金表壳表面饰上微绘珐琅,描画了罗马女神密涅瓦(Minerva),并以巴黎作背景。在社会进步以及技术和工艺发展下,此怀表正是世界和平的象征。





苏丹王怀表

1898年,苏丹王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Sultan Abdul Hamid II)首次访问西方国家,期间获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1859-1941)馈赠一枚经精心修饰、由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亲手打造的怀表。表壳的珐琅镶钻表面描绘了德皇的肖像,背面则饰上”W”字形和皇冠镶钻图案。怀表亦搭配状似两条海豚跳跃的弓形环、镀金机芯和手工雕刻摆轮夹板,以及朗格1A优质怀表最经典的设计,包括黄金螺丝补偿摆轮、金制擒纵杆和擒纵轮。德皇深知朗格的设计无与伦比,即使制作需时,他亦愿意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