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根源(上)
65回复

本帖最后由 京城小六子 于 2014-4-27 20:43 编辑
1168年,萨克森兴盛起源。
在今天的萨克森弗莱贝格(Freiberg)附近曾发现银矿的存在,这触发了所谓的“First Berggeschrey”,字面解作“首个山岭呼召”。此消息引来无数矿工、商人、煤炭商和流浪者,涌往当时依然坚不可摧的厄尔士山脉(Ore Mountains)。随之而来是名副其实的“淘银热”,众人纷纷赶至这个地区,一试自己的运气。在往后数个世纪,银矿为萨克森带来一片繁华景象,为日后艺术和工艺的发展定下预演的舞台,逐渐使萨克森扬名四海。



相片: SZ/Lemmel



“Glaßehutte”

“Glaßehutte”(Glaße = 玻璃;hutte = 冶炼厂)生产出一种迷人的透明材质──玻璃。有关Glaßehutte镇(后称格拉苏蒂)的记载首见于1445年。到1490年,这个镇附近发现了大量铁矿,位置就在1168年发现银矿的40多公里外。这预示着玻璃生产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
采矿岁月,以及艺术和工艺蓬勃发展的年代。

相片: SLUB/Kartensammlung (Wenzel, Matthias)





1560年 萨克森的珍藏
选帝侯奥古斯特(1526-1586)满怀政治抱负,加上他推行多项法令和改革,促使萨克森的经济迅速发展。 他共有15名子女,外间因而称他为“奥古爸爸”。一如当代其它君王,他热爱收藏。1560年,奥古斯特在德累斯顿创办了“艺术和奇趣馆”(Kunst- and Wunderkammer),但凡吸引他的东西都放置在内,并流传后世。这些珍品包括画作、火器、珠宝,美术和工艺品、新奇事物、日用品,以至机械、天文和测量仪器。1729年,相关物品从艺术馆移送至另一藏馆──皇家数学物理仪器展览室(Royal Cabinet of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Instruments)。在约翰.戈特弗里德.克勒(Johann Gottfried Köhler)的带领下,此展馆对精密测时仪器的发展尤其重要。




萨克森工艺
自发现银矿四个世纪以来,厄尔士山脉已发展成欧洲的采矿中心,这不仅为矿工带来就业机会,愈来愈多的专业技匠亦移居当地,充分利用周边的矿产资源。由于日常需要矿工和技匠工作,这自然也吸引了其它商人,整个采矿业促进了典型萨克森工艺的培训和发展。

相片: SLUB/Deutsche Fotothek





萨克森制表艺术
萨克森制表的真正诞生日期经已无从稽考,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首个制表师协会于1540年在德累斯顿正式创立,成为同业公会的核心。第一枚时计和重量十足的精钢装置,由铁匠和锁匠打造而成,他们分别拥有自己的公会。
相片: SLUB/Deutsche Fotothek





1648年 逆境与新开始
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造成严重破坏,萨克森也不能幸免。多个城镇和村庄被掠夺和荒废。居民遭大批杀害,加上瘟疫蔓延,人口骤降一半。得来不易的繁荣景象随之消失。但当地居民并没有放弃。在厄尔士山脉,他们不再淘银,而是着手挖掘新资源,例如铁、锡、铅、铜、铋和蛇纹石。萨克森居民从事这些原材料的加工,成为了技艺高超的工匠。而相关的专业厂房亦在大城市的郊区陆续出现。

相片: Herzog August Bibliothek Wolfenbüttel : Graph. C: 1220





萨克森金匠
黄金是人类最早认知的金属之一,而金匠创作亦是人类最古老的工艺之一。有关萨克森金匠的记录可追溯至1368年。这门工艺在巴洛克时代踏入全盛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者”奥古斯特的御用金匠约翰‧梅尔希奥‧丁林尔(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丁林尔的多件精致创作,包括为俄国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打造的瑰宝,现收藏于德累斯顿的绿穹珍宝馆供市民观赏。

相片: Stadtarchiv Meissen





萨克森瓷器制造
瓷器制作起源于中国,到13世纪,马可孛罗将瓷器带回意大利,并称这种精致的白色物料为“白金”。然而,直到1708年,约翰‧菲烈特里西‧伯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和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契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才成功在德累斯顿附近的迈森市(Meissen)制作出欧洲首件瓷器。两年后,一间举世知名的瓷器厂在迈森的埃布尔列兹堡(Albrechtsburg)正式创立。

相片: Stadtarchiv Meissen





1694年 “强者”奥古斯特统治下萨克森的辉煌岁月

“强者”奥古斯特对萨克森的历史有着重要影响:菲烈特里西‧奥古斯特王子(Prince Frederick Augustus,1670-1733)不仅确立了辉煌的专制政权,亦订下不同目标和标准,力求完美。他推行积极进取的管治政策和凑效的经济模式,涉猎艺术、建筑、手工艺和科学等范畴。身为二子的他未曾预料继承选帝侯,因此能培养对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位年轻的萨克森王子在贵族世界中大开眼界,他于17至19岁时化名为迈森伯爵(Count von Meissen),徜徉于当时欧洲所有主要宫廷,并乐在其中!因兄长不幸早逝,菲烈特里西‧奥古斯特在24岁时意外登上王座。
相片: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Hans-Peter Klut)





艺术、文化和科学据点
奥古斯特留下了非凡的遗产: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德累斯顿转化成极富巴洛克气息的艺术和文化据点。他下令兴建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和日本宫(Japanisches Palais),并扩建茨温格宫(Zwinger Palace)。萨克森是戏剧和音乐的摇篮;当地更发明了硬瓷器,并于迈森开设皇家瓷器厂。奥古斯特亦不时举办一连数月的盛大庆祝活动。

相片: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Hans-Peter Klut)





闪烁盛会
为与欧洲其它皇室看齐,“强者”奥古斯特精心策划多个富丽堂皇的庆祝活动。太平盛世时,这位萨克森君主会一年庆祝60天,筹办一连串高潮迭起的盛会。例如,他的儿子与奥地利公主玛丽亚‧约瑟芬(Princess Maria Josepha)在1719年举行婚礼,他便把茨温格宫改头换面,以配合一众贵宾的显赫身分。而在1709年5月22日至7月2日期间,他更连续举行多个奢华活动,包括四大洲骑术比赛、天神巡游、由一众贵族打扮成农民的化装舞会,以及夜间射击比赛。这些奢侈的庆祝活动需要动用萨克森所有艺术家、工匠和最优秀的厂家方能成事,因此亦促进了当地的贸易和手工业发展。

相片: Deutsche Fotothek (Rohrmüller, Marc





艺术爱好者
奥古斯特是个充满热情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而且风格奢华。其中一件由御用金匠约翰‧梅尔希奥‧丁林尔打造的瑰宝“莫卧儿大帝奥朗则布寿辰的德里宫廷”,便花费多达60,000塔勒(德国旧银币),相当于今天近1,200万欧元。选帝侯奥古斯特无法向艺术家一次性付款,最终用上五年才能付清报酬。“强者”奥古斯特不单收集艺术品供自己欣赏,他还于1724年向公众开放了绿穹珍宝馆。

相片: Grünes Gewölbe,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Hans-Peter Klut)





1728年 数学仪器展览室
“艺术和奇趣馆”于1560年由首位选帝侯奥古斯特建成,到18世纪初,馆内空间已所余无几,而曾经风靡一时的人工制品亦变得杂乱无章,不再符合当代的科学标准。因此,“强者”奥古斯特把画作从珍藏系列中抽起,并于1728年在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馆顶楼预留空间,特别建立数学仪器室,内藏地球仪和天体仪、天文和测地仪器、气压计、温度计、精心装饰的计算器、草图工具和测量器,还有一直收藏至今的时计,而这些珍品更是焦点馆藏之一。

相片: 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Jürgen Karpinski)





瞩目时计
然而,这个举世闻名的收藏系列历史悠久。馆内保存了一份由克里斯迪昂一世(Christian I)于1587年整合的馆藏列表,上面显示在数以千计的珍藏中,钟表亦占一席位。选帝侯奥古斯特必定对精致华丽的物品情有独钟,他把部分珍宝收藏于私人住宅内,有些则拿来自用。他亦很可能于1560年委托过埃伯哈德‧鲍德温(Eberhard Baldewein)制作座台钟,现称为“鲍德温钟”。二百多年后(约1800年),另一馆藏列表记录了1,800件物品,当中包括35枚机械时计。

相片: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r Salon,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Jürgen Karpinski)





天文时钟
1563年至1568年间,埃伯哈德‧鲍德温(1525-1593)于马尔堡(Marburg)和卡塞尔(Kassel)制作的天文时钟,是数学物理沙龙(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alon)内最珍贵的物品之一。青铜外壳分别以鎏金和镀银制成。这个时钟不论在技术和艺术层面都令人印象深刻,而钟面则依然显示当时已知的七个行星,围绕置中的地球运转。

相片: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r Salon,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Jürgen Karpinski)





水平式日晷
克里斯托弗‧希斯勒(Christoph Schissler,1531-1608)于奥格斯堡(Augsburg)创作出水平式日晷(约1562年),技艺非凡。其黄铜夹板和数字部分由鎏金制成。

相片: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r Salon,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Jürgen Karpinski)





1783年 测量时间
约翰‧戈特弗里德‧克勒(Johann Gottfried Köhler)既是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亦是出色技匠,由他推动计时发展最适合不过。1776年,他获宫廷传召,负责在茨温格宫内的艺术馆和数学物理仪器室担任“监察员”。七年后,他凭借自制摆钟,成功研究出记录时间的技术。他建立了一个报时中心,每天中午钟声便会响起,让市内其它时钟得以跟随。而富裕市民更可预购特别服务,就是每天由中心员工上门设置时钟。

相片: SLUB / Deutsche Fotothek





1815年 节节败阵与卷土重来之间

拿破仑于1796年占领萨克森,至1813年拿破仑被击败,萨克森失去了五分之三的领土和接近一半的人口。同时,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被解除,在随后的几十年,英国的工业制品入侵本土市场,经济困境加上原来损失令情况加倍恶化。但萨克森人再次展现无比勇气。政府向企业家提供贷款,而他们的创新精神很快为重振经济奠下了新基础。生于1815年的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 Lange,1815-1875)正是在这个濒临崩溃和展现生机的动荡时局中成长。
相片: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





1830年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接受训练
父母离异后,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由双亲的朋友抚养成人,他亦因此有机会在德累斯顿的技术学校Technische Bildungsanstalt念书,接受原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而设的教育。 求学期间,朗格当上知名钟表大师约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凯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的学徒。古特凯斯很快便注意到这位15岁的天才学徒拥有非凡的制表技能,遂加以培育。古特凯斯后来又为森帕歌剧院设计出著名的五分钟数字钟。




森帕歌剧院的五分钟数字钟
当建筑师戈特弗里特‧森帕(Gottfried Semper)设计以他命名的德累斯顿歌剧院时,萨克森国王委托他在场内为观众设置一座大型时钟。一方面,当时歌剧厅较现在昏暗,另一方面,国王曾在其它剧院内,因观众查看时间而受到怀表响声打扰,他不希望这个问题再次发生。 约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凯斯受命完成任务。为确保所有观众都能清楚阅读时间,古特凯斯设计了一座摆放在舞台上方的“数字”时钟,以两个转鼓显示小时和分钟。其中一个转鼓按小时推进,另一转鼓则每隔五分钟推进一次。古特凯斯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完成了这项技术奇迹,其学徒包括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亦从旁协助。 虽然森帕歌剧院在历史上曾两度遭受破坏和重建,但五分钟数字钟依然默默驻守为观众报时。

相片: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r Salon, Staatliche Kunstsammlungen Dresden (相片: Jürgen Karpinski)